1 窮人的小屋 (第1/10頁)
弗羅拉·湯普森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雀起鄉坐落在牛津郡的東北角,這個盛產小麥的村落,藏在一片小小的丘林中。這個看起來頗具詩意的名字,其實只是因爲有很多雲雀,喜歡在這兒的田野上蹦蹦跳跳,在一排排未成熟的玉米地裏築巢。
和大多數英國農村一樣,多變的氣候讓雀起鄉的風光顯得有些蒼涼,一年有八個月都在颳風,放眼望去,每個角落都是堅硬的耕地,和被風蝕過的棕色土壤。只有短暫的春夏兩季纔有些田園風光:春風吹醒一抹綠色的麥苗,籬笆下紫羅蘭探頭探腦,田間的小溪上柳絮輕歌曼舞。幾個星期後的夏末就更美:成熟的玉米連綴到小木屋門口,整個村莊彷彿是金色海洋裏漂浮着的一個小島。
儘管在孩子們的眼裏村裏的景緻一向如此,但事實上,這些春種秋收的盛況也只是近幾年的事。老人們還記得那些陳年往事:那時的雀起鄉藏在茂密的柏樹叢中,公共土地被石楠木包圍。在圈地法案通過後, 這些地纔開始有人耕種了。村裏只有那些老頑固才把父輩傳下來的地蓋成房子,而不是用作耕種。所以偶爾還會看到有一兩座房子突兀地出現在大片整齊的田埂上。
1880年的時候,村子約摸有三十個村舍和一家小客棧,星羅棋佈圍地成一個圈。村裏唯一的主路環繞全村,上面滿是深深的車轍印,甚至還有些零散的房子從小路一直連到上面。繞着這條路跑一圈,就可以參觀完整個雀起鄉。村裏的主路,也是爲了種田更方便才修建的,這樣村民可以在週六去市場趕集。同時這條路也把雀起鄉和牛津鎮以及其他幾個相近的村子連起來了。很少有車輛經過村子。偶爾一輛農用馬車,堆滿乾草袋或一捆捆方形的稻草;一個農人騎在馬背上或坐在輕便兩輪馬車上;麪包師傅破舊窄小的貨車;好多個裹着毯子的獵人,在清晨鍛鍊;一輛四輪馬車,下午載着紳士階層外出拜訪。這就是全部了。
村裏的房子本就不多,分佈得也很稀疏。教堂和學校在主村裏,離主路有一英半里遠。平時唯一能買東西的地方,就是小客棧後面的一家雜貨鋪。
村裏沒有引擎的轟鳴,沒有巴士的擁擠,偶爾有輛老式自行車經過,打破寂靜的聲音,都能讓村民們湧到門前瞧個熱鬧。
那三十來個村舍,形態各異,個別的老房子還是茅草頂,配上白花花的外牆和菱形的窗,老房子都是圈地前遺留下來的,至今還被最初佔用者的子孫保留着。大多數房子還是磚石砌成的“方盒子”,配上個藍色石板的屋頂。一對老夫婦有輛驢車,趕集時用來馱蔬菜、雞蛋和蜂蜜。有時他們租驢車給鄰居,一天六便士。有間房子住着一個退休的莊園主管家,據說他在當管家的那些年裏常常中飽私囊。另外一個老人擁有英畝的土地,他在上面居住勞作。這些人,雜貨鋪老闆,還有一個每天去鎮裏工作的石匠,只有他們不是農工。
房子的擁擠,一直是讓大人們頭疼的問題。普通的村舍都一般是兩層的平房,樓上有兩間臥室,父母一間,幾個子女一間。個別只有一間臥室的房子裏,唯一的臥室會用屏風或者窗簾隔開,兩邊分別住着大人和一大家的孩子們。
只有節日是特例,家裏年長些的姑娘們都出去幫忙了,臥室裏才顯得寬敞些。儘管如此,七八個甚至更多的孩子還是把臥室擠得滿滿當當。
家裏年輕的小夥子往往是在樓下將就着睡,除非哥哥姐姐們外出打工了,纔好騰出空餘的臥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