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八 (第3/11頁)
三島由紀夫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如果衰老是病,那麼造成衰老根本原因的肉體就是病。肉髓的本質在於滅亡。肉體置於時間之中,其用處只能作爲衰亡的證明,毀滅的證明。
人爲何於衰老後才領悟這個道理呢?肉體宛若短暫的正午掠過耳畔的蜂虻,縱然心靈裏聽到那低微的嗡嚶,又爲何旋即忘卻呢?比如一個年輕而健壯的運動員,比賽之後恍惚於舒暢的淋浴之中,眺望着自己光潔的皮膚上飛濺的冰霰般的水珠兒。這時,他爲何沒有注意到,那汪洋恣肆的生命的本體,那琥珀色的灰褐的肉塊兒,正是劇烈而苛酷的疾病呢?
本多至今才意識到,活着即爲衰老,衰老即爲活着。這對同義詞互相不斷誹謗對方,這是錯誤的。本多感到,誤落塵網八十年間,不論多麼歡樂的時刻,總覺得有某種不如意攪和其中。老後才體悟到這種不如意的本質是什麼。
這種不如意出現於人的意志這一側或哪一側,同時飄蕩起不透明的霧靄。這是人意志本身釋放的護身的霧靄。因爲意志本身總是害怕活着與衰老是同義詞這一苛酷的命題,才放出這樣的霧靄。歷史明白這一點。歷史於人類的創造物之間,是最具非人性的產物。它總括全人類的意志,集中到自己手邊,從一端開始,逐一吞噬。猶如那位加爾各答的伽梨女神,滿口鮮血淋漓。
我們就是供某種東西果腹的食餌。死於火中的今西,以他獨有的輕薄的流儀,對此有了膚淺的感觸。而且,即使對於神,對於命運,對於人的行爲中惟一模擬此二者的歷史,人在未老之前是無法感覺到的。這正是一種賢明的辦法。
可是,本多又是怎樣的食餌啊!他的這塊食餌沒有任何營養,沒有任何滋味兒,多麼乾癟而瘦削。這個本能地避免成爲美味食餌而細心周到活過來的男子,作爲人生最後的祈願,伺機用自己感到乏味的認識的小骨,刺穿吞噬者的口腔,這種企圖必然落得徹底的失敗。
透自殺未遂而失明,時至二十歲依然繼續活着。本多見此情景,不知道死於二十歲的真正轉世的年輕人究竟在哪裏,他再也沒有心力去尋找那個證跡了。假如真有那樣一個人,倒也很好。自己既無暇見證他確實活着,又用不着前去面晤。抑或星辰的運轉早已遠離自己,產生某種極微細的誤差,將金茜轉世的化身和本多,導人廣大宇宙各個不同的方位了吧?本多終其一生,三代轉世都在本多生命的運行線上霞光一閃(固然是本不該出現的偶然),隨之便拖曳着一道光芒,欻然飛向爲本多所不知曉的天空的一隅。說不定又會在第幾百次、第幾萬次,或第幾億次輪迴轉世中,本多還能在某個地方同她相逢。
不用着急!
本多的軌道將把本多導向何處?他本人也不知道。因此,着急也沒有用。這個決不忙着去死的男人如是想。本多在貝拿勒斯看到,作爲宇宙的元素,人是不朽的。來世,既不搖曳於時間的彼方;也不閃爍於空間的彼方。死後迴歸四大,一旦溶解於一團雜沓的存在之中,反覆實行輪迴轉生的場所,絕無僅限於此世此地的道理。清顯、勳和金茜相繼出現於本多身邊,實在是偶然中的偶然。假若本多身上的一個元素和宇宙終極的一個元素完全等質,那麼一旦失去個性之後,也用不着特意鑽過時間和空間的洞穴,去履行交換手續。因爲它在這裏或在那裏就具有同一意義。來世的本多即使是宇宙另一終極的本多又有何妨?光彩陸離的串珠兒即便斷線散落在桌面上,只要沒有一顆掉在地上,桌上的串珠兒的數目不變,又可以按照別的順序重新串連。這正是物質不滅的惟一定義。
“我思故我在。”本多現在認爲,這一佛教理論在數學上是正確的。這個“我”亦即用線穿珠的排列順序,本無定規,一切皆由自己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