譯者前言 (第1/2頁)
渡邊淳一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少年淳一之煩惱
渡邊先生把他這部小說取名爲“影繪”確實令人費解。日語的“影繪”有皮影之意。衆所周知,皮影就是投影在幕布上表演的皮製傀儡戲,既是影子又受某種力量操縱行動。而作者在本書中也說到自己在白天和夜晚簡直判若兩人,這或許就是將此作命名爲“影繪”的緣由。好在還有副標題——“某少年愛與性的物語”,表明這部自傳式小說記述了作者從性意識萌動到告別處男的“煩惱史”。
“德國劇作家魏德金以思春期少男少女的性意識爲主題的成名作《春情萌發》之所以在全世界都享有盛名,就因爲他強調——性慾正是本能的生命慾望,‘性即生命’。如同日本文豪森鷗外有部作品叫《性慾的生活》,幾乎所有的文學家都會把自己性意識萌動的歷程寫成自傳或小說。”(引自《影繪》的《解說》,水口義朗。)
渡邊先生在本書中引述了某生理學家關於食慾和性慾屬於人之第一本能的觀點,基本原理與前述魏德金所說“性即生命”相同,也與中國古代先哲所說“食色性也”及“飲食男女”相同。通俗地講,人和動物不喫不喝就會滅亡,而沒有兩性交合就無法繁衍後代、延續生命。這也是大自然的造化,因此必須“道法自然”。
本能是人類各種行爲的驅動力。現代實驗研究表明,人類所有的行爲都由15種基本的慾望和價值觀控制。心理學家馬斯洛提出了“需求層次理論”,認爲人類具有生理、安全、情感、尊重和自我實現這5個層次的本能需求,滿足了一個層次後必然會有更高層次的需求,即古代先哲所說“衣食足則知禮儀”。但也有古語曰“飽暖思淫慾”,頗具諷刺性。人類雖然號稱“高等動物”,但畢竟是從動物進化而來,還殘留着不同程度的“獸性”,即動物性。而人類經過進化又具備了“神性”,即文明社會性。
人類發展到多元文化的當今階段,原始的動物性和高度的社會性這兩種屬性的矛盾衝突更加複雜和激烈,就是因爲社會性制約動物性,而動物性隨時都在挑戰社會性,所以在兩性關係方面也出現了很多新的問題。從某種意義上說,本書作者的一生就是典型實例。作者傾其畢生精力身體力行地揭示了兩性關係的本質,並以文學與科學結合的方式提出瞭解決尖銳矛盾和棘手問題的辦法。這位多產作家的創作原點和動力,正如他在《我永遠的家》中所說,就是童年和少年時期的各種積累,當然也包括性煩惱。
作者的母親和父親都是教師,母親像“交際花”般活潑健談,而父親則是個自制沉穩的數學老師,作者無疑繼承了雙方的“DNA”。從“過百歲”(百日)被算出“命犯桃花”到被女老師罩在裙底,從廁所塗鴉的性啓蒙到男女同校,從初戀對象純子魂斷阿寒湖到受寄宿女大學生引誘而告別處男,作者完成了性成長。另一方面,從童年玩“搶詩牌”到中學國語老師的文學啓蒙,從學習創作“短歌”到試寫球訊,從查詞典到看“黃書”,從打工窺見“伴伴女郎”到觀影《情婦瑪儂》,從愛讀卡繆和薩德到欣賞川端康成,從希望進入京大文學系學哲學到被迫改爲學醫,奠定了作者的知識結構。從少年時不滿工頭虐待朝鮮勞工到作爲醫師批評院方對患者的不當處置,表現出棄醫從文的作者從青少年時期就極富正義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