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爾罕·帕慕克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3]歐洲繪畫以肉眼所見爲實,表現的是人的肉眼所見的客觀世界。這種繪畫哲學觀是以人的個體精神爲主宰,以人的個體精神爲出發點,符合歐洲文藝復興以來所倡導的人本主義思想,更符合人本性中根深蒂固的私慾,因此大行其道乃是必然。
[4]在菲爾多西的《列王記》中,“魯斯坦姆勇闖七關”中的第七關即是斬殺白妖。魯斯坦姆與白妖大戰若干回合,終於殺死白妖,並用白妖的血滴入伊朗將士們的眼中,伊朗將士們重新恢復了視力。
[5]注者未能查到該故事出處。
[6]哈菲茲(1327—1390),波斯著名抒情詩詩人,影響深遠,其《哈菲茲抒情詩集》在伊朗的發行量僅次於《古蘭經》。《哈菲茲抒情詩集》是細密畫家們描繪愛情場景的絕佳範本。
[7]烏德:一種類似琵琶的樂器。
[8]蘇萊曼大帝(1520—1566年在位)一登基就打破了奧斯曼帝國與歐洲基督教世界的短暫平靜。1521,蘇萊曼率10萬大軍征服貝爾格萊德;1526年,征服匈牙利;1529—1532年征伐奧地利的哈布斯堡王朝。蘇萊曼大帝戎馬倥傯一生,攻佔城池無數。奧斯曼帝國在他統治時期達至鼎盛。
[9]塞利姆一世(1512—1520年在位),1514年與伊朗的沙法維王朝爭奪當時屬於伊朗的美索不達米亞平原一帶的領土。奪得美索不達米亞平原之後,塞利姆又征服了埃及的馬榴克王朝,奧斯曼帝國成爲中東地區的最大國家,伊郎沙法維王朝曾派使臣前去祝賀。奧斯曼帝國信奉伊斯蘭教遜尼派,因此視信奉伊斯蘭教什葉派的伊朗沙法維王朝爲異教徒。
[10]戴勝鳥:伊斯蘭教中的先知鳥。《古蘭經》中先知蘇萊曼通曉鳥語,曾檢閱衆鳥,獨不見戴勝鳥,一時生氣。不久,戴勝鳥飛來,說:“我通曉了你不通曉的事。”(見《古蘭經》第27章“螞蟻”第22節經文)。
[11]《壯麗瑰寶》:安薩里(1058—1111)著作,內容着重論述對靈魂、安拉、今生和來世的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