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爾罕·帕慕克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6]阿米爾·霍斯陸 (1253—1324),著名印度波斯語詩人。其父避蒙古人入侵之亂逃入印度。當時印度北部通行波斯語,在文學方面深受波斯影響。阿米爾·霍斯陸仿效內扎米·甘加維的《五卷書》創作了五部長篇敘事詩。
[7]凱·哥巴德:印度北部早期突厥蘇丹王國君主,1287—1290年在位。凱·哥巴德的祖父巴勒班(1266—1287年在位)爲了彰顯自己家族世系顯赫,給自己的孫子們都取的是伊朗上古時期帝王們的名字。凱·哥巴德即是菲爾多西《列王記》中伊朗上古時期的一位著名君王。巴勒班去世後,羣臣將其在德里的孫子凱·哥巴德推上王位。但凱·哥巴德沉膩酒色,不理朝政,其在孟加拉任總督的父親布拉格汗聞知兒子花天酒地,便前往德里規勸。凱·哥巴德則憂其父親威脅其王位,便動身前去迎父。父子二人在薩爾朱河畔相會。詩人阿米爾·霍斯陸的《雙星相會》即是記述這次動人的會見。
[8]謝赫·阿里·禮薩:即謝赫·阿里。伊朗人名字較長,有教名、本名,往往後面還掛父名和祖父名,前面則冠尊稱。這裏“謝赫”即是尊稱,一般用於德高望重者。
[9]此處恐怕有誤。在菲爾多西的《列王記》中,伊朗國王洛赫拉斯帕之子古什塔斯帕逼父退位,自己登基。之後,古什塔斯帕一則記恨魯斯坦姆當初反對其父繼位,二則又擔心自己的兒子伊斯凡迪亞爾逼宮,於是派伊斯凡迪亞爾前去征討魯斯坦姆,欲一箭雙鵰。魯斯坦姆用開叉樹枝作箭,射瞎了伊斯凡迪亞爾雙眼,因箭上有毒,伊斯凡迪亞爾不久便死去。波斯語“伊斯凡迪亞爾”的拼寫爲Esfandiyar,“亞歷山大”的拼寫爲“Eskandar”,二者相近,弄混了。魯斯坦姆與亞歷山大沒有生活在同一時代。
[10]阿拉維教派:伊斯蘭教什葉派的支派之一,受基督教影響,祈禱時進聖餐,飲聖酒,過聖誕節和復活節,流行於敘利亞、巴勒斯坦、黎巴嫩、埃及亞歷山大地區、土耳其東南部。伊朗薩法維王朝信奉的是什葉派中的“十二伊瑪目支派”追隨的是薩法維蘇非教團,並非阿拉維教派。
[11]伊朗薩法維王朝君主的纏頭巾慣用紅色,源自該王朝開國君主伊斯瑪儀一世的父親哈伊達爾的軍隊官兵皆戴紅帽,帽上綴有十二根紅色流蘇,代表什葉派的十二伊瑪目。因此,被稱爲紅頭軍,信奉的是伊斯蘭教什葉派蘇非教團薩法維教團,與阿拉維教派沒有關係。
[12]魯特非:著名突厥語詩人,也是一位傑出的細密畫大師,具體生卒年不詳,生活於帖木兒王朝沙哈魯(1405—1446年在位)和烏魯·貝克(1447—1449年在位)統治時期。
[13]相當於公曆1445年。
[14]穆沙非:帖木兒王朝沙哈魯(1405—1446年在位)宮廷畫坊中的著名細密畫大師,具體生卒年不詳。
[15]拜松古爾:沙哈魯的長子,是著名的赫拉特大圖書館的實際管理者,但英年早逝。沙哈魯共有五個兒子,除了兒子烏魯·貝克之外,全都英年早逝,死於沙哈魯之前。史書對未能繼位且無重要事蹟的王子一般較少記載。注者未能查閱到關於拜松古爾之兄弟穆罕默德·朱齊的詳細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