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谷孒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會長知道佛教是怎麼傳入東洋的嗎?”
“不知道,你說給我聽。”
“會長,公元六世紀飛鳥時期,我們大和民族還沒有完善的文字,只能用從百濟零星傳入的漢字記錄語言,聖德太子時期,中國結束南北朝時期的混亂,進入隋朝時代。
公元七世紀第一年,聖德太子派出遣隋使,使者們在中國學習中國文化和漢字,也認識到中國的強大。
當時的東洋已經開始具備身爲一個國家的自覺,數批使者把在中國的所見所聞帶回東洋,因而引發了中央政府內部的爭論,東洋的國家運營方式是作爲中國文化圈的一份子生存下去,還是把來自外國的影響悉數排除,專注東洋自己的發展道路。
爭論最終變成武裝衝突,並以前者的勝利告終,之後東洋開始積極吸納中國文化,通過模仿中國,逐步建立起國家運營體系。
彼時,作爲對外宣傳東洋已積極加入中國文化圈的一種外交手段,佛教進入了當政者的視野,統治集團想通過成爲和中國一樣的佛教國家,來宣示東洋作爲中國文化圈一分子的正當性,於是決定把佛教作爲一項國家級項目引入東洋。
會長,佛教不是由僧侶傳入東洋,而是我們主動引入。
引入工程持續了數十年,一開始只引入了佛教三大要素佛法僧的佛法,僧伽遲遲不能引入,一直到中國唐朝時期,鑑真大師東渡,佛教纔算是進入東洋,東洋和唐朝的關係進入蜜月期,聖德太子的目的基本達到。
聖德太子過世後,佛教在東洋開始了數百年的混亂髮展,主張各種教義的宗派林立,‘佛教是能救人脫離苦海的宗教’這一認識在全東洋廣泛傳播,不同階層的人羣根據各自所處的立場,選擇性地信仰某種佛教教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