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谷孒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這種佛教的大衆化,單純從‘佛教傳遍東洋這’點來看,確實是好事,但另一方面,傳遍東洋的佛教並不是一個統一且單一的佛教,而是主張不同教義的複數教團的集合體。
如果從這點來看,也可以說,佛教教團間的勢力角逐正式拉開了帷幕。
國家形態從以貴族爲中心的社會逐步轉變爲包括武士、農民、商人等各階層在內的複合式權力結構社會。佛教界也與之相應,變成了以不同信衆階層爲後盾的複合式競爭社會。
這段時期的宗派對立從街頭的教義爭辯到武裝勢力之間的暴力對抗,衝突發生在各個層面。當然,如果只看個案,肯定也存在德高望重的高僧,也有以寬容的姿態對待其他教團的僧人,但總體來看,那是各宗爭霸,對立廝殺的時代。
貴族、武士、商人、農民紛紛下場參與爭霸的戰亂時代一直持續到16世紀。進入十七世紀,終於由德川幕府形成的中央政權將整個東洋置於掌控之下,戰亂結束,進入了政治穩定的時代。
在直到十六世紀整個東洋都處於政權割據的狀況下,以這些權力爲後盾的各佛教宗派也處於爭權奪利的競爭關係。
然而到了江戶時代,德川幕府一家獨大,所有佛教宗派都被悉數收歸到了幕府麾下,江戶時代從十七世紀初期到十九世紀後半葉,持續了250年,在此期間,佛教保持了一種極度穩定的狀況。
縱觀江戶時代的佛教,江戶幕府並沒有試圖統一東洋佛教界的打算,而是考慮如何利用現存的複雜多樣的佛教世界來助力政權運營,幕府的基本方針可以總結爲以下幾點:
一,對所有宗派都給予一定的經濟利益和宗教權威,以此抑制佛教界的不滿,令其服從幕府。
二,把遍佈東洋全國的無數佛寺作爲幕府的行政機構加以利用,以個人或家庭爲單位對國民進行統一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