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爾維亞·畢奇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畢奇在回憶錄中所描述的喬伊斯彬彬有禮、對人和藹可親,他是她心目中的英雄。畢奇雖沒太多抱怨,但後期的字裏行間能看出她的委屈:“人們可能會覺得我從《尤利西斯》中賺了不少錢,其實,喬伊斯的口袋裏肯定裝了一塊吸鐵石,所有賺到的錢都被吸到他那個方向去了”,“當然,我從一開始就知道,和喬伊斯一起工作,爲喬伊斯工作,所有的樂趣都是我的——確實也是其樂無窮——而所有的利潤都是他的。”
美國作家、評論家馬爾克姆·考利曾說:“喬伊斯接受別人給他的好處,或是要求別人替他做什麼時,彷彿他不是一個人,而是一個神聖的使命。他好像是在說,能夠獻身給他,那可是一種特權,誰幫他還了債,以後是能在天堂裏得到報酬的。” T.S.艾略特後來回憶說,喬伊斯去英國看望他時,他驚奇地發現喬伊斯竟然沒有銀行賬戶,“他需要錢花時,就寫信給西爾維亞,她會很快給他寄一張銀行匯票來,然後他就可以到我的銀行裏把它兌換成現金。”
拉何林在他的新版序言中說他對畢奇與喬伊斯的關係沒有資格多做評論,但他覺得在《尤利西斯》出版那天,喬伊斯仿照《維羅納二紳士》中的詩句寫的那首感謝西爾維亞的打油詩“不痛不癢”、“有氣無力”,“想想他那一年給人帶來的種種麻煩,他應該多花些心思來寫首感謝詩吧。但是這位被龐德稱爲‘耶穌詹姆斯’的喬伊斯是很少會認識到別人給他帶來的好處,只有對他的大恩主哈里特·韋弗除外。隨手翻翻龐德——喬伊斯的那本通信集,就能從至少幾十封龐德的信件中,看到埃茲拉如何想方設法運用各種關係幫助窮途潦倒的喬伊斯,幫他尋找出版社,尋找贊助人,甚至幫他去取衣服,爲他的眼疾尋找藥方,但是,在喬伊斯的信中,我們看不到一句對龐德的勞碌表示興趣的話。”
一九三二年初,喬伊斯通過家中親戚與蘭登書屋聯繫,蘭登書屋有意出版《尤利西斯》,但必須要畢奇放棄其版權。喬伊斯沒有親自出面對畢奇提出要求,但有不少他的說客來勸畢奇爲“偉人”考慮,把喬伊斯的利益放在第一位。畢奇別無選擇,只得無償放棄。同年三月,喬伊斯和蘭登書屋簽約。
畢奇回憶錄出版時有不少刪節部分。關於放棄《尤利西斯》版權一事,原稿中有一段這樣評論喬伊斯:“這以後,我看到了他的另一面,他不僅僅是一位非常偉大的作家,他也是一位相當精明的生意人,手腕非常強硬。”並稱他爲“雖然討人喜歡,但也相當殘忍”。在當時給姐姐霍莉的信中,畢奇抱怨:“他就像拿破崙一樣,覺得其他人都是爲他服務而存在的,他可以把他們的骨頭磨成麪粉,做成他的麪包。”但在最後出版的《莎士比亞書店》中,畢奇只這樣寫道:“至於我個人的情感,我並不以此爲榮,而且現在我怎麼想都無所謂了,我也就應該及時將這樣的情感拋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