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爾維亞·畢奇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我相信我是當時發現了劇院街這塊好地方的唯一的美國人,而且我還參加了那麼多熱鬧的文學活動。以後,我的書店之所以能成功,很大部分要歸功於我在阿德里安娜·莫尼耶那裏結識了那麼多的法國朋友們。[13]
除了參與這些文學界的活動之外,隔一段時間,我也會去做些別的事。有一年,整整一個夏天,我都在一家農莊裏當義工,因爲農莊裏所有的男人都去前線了。收過小麥後,我又去都蘭的葡萄園摘葡萄。後來姐姐霍莉設法在美國紅十字會給我找到了一個工作,我們就去了貝爾格萊德,並在那裏呆了九個月,我的工作是爲勇敢的塞爾維亞人發放睡衣和毛巾。一九一九年七月,我又回到巴黎。
【註釋】
[1] 指的是菲利普二世(Philippe II),法國國王路易十四死後的1715——1723年,他曾擔任過攝政王。
[2] 阿拉貢(1897——1982),法國詩人、作家。
[3] 保羅·福爾(1872——1960),法國詩人,曾被魏爾倫稱爲“詩人王子”。《詩與散文》是他和詩人阿波涅(Guillaume Apollinaire)共同創辦的。
[4] A.莫尼耶(1892——1955),法國詩人、書商、出版家。她的這家書店開於1915年,從20年代開始,她與畢奇成爲戀人,1955年,服用安眠藥自殺。
[5] 瓦萊裏(1871——1945),法國詩人,散文家和哲學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