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爾維亞·畢奇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莎士比亞書店也曾經一度與音樂結緣。在我們搬到劇院街之後,喬治·安太爾和他的太太波斯珂就住在書店樓上的一套兩居室的公寓裏。這個住處對他們來說真是太合適了,因爲喬治特愛讀書,幾乎讀遍了我圖書館裏的每一本書。到我書店來的顧客們看到牆上的那些作家肖像,總是要問曼·雷照片中那位留着劉海的小夥子是誰,而往往就在這時,旁邊通向圖書館的門會打開,照片上的那人會捧着一大摞書走出來。對於如何能更快地賣掉我的書,喬治也給了我許多寶貴的建議,他自告奮勇要爲櫥窗裏陳列的那些書另起一些更讓人興奮的書名,他說,這樣立馬就會有人來買。我想他的話倒還真可能兌現,因爲他所建議的一些書名連我都無法說出口。
如果喬治忘記了鑰匙而波斯珂又不在家,他就會順着莎士比亞書店的招牌爬上去,然後從二樓的窗子鑽進公寓。路上的行人往往會停下來,觀看我的顧客上演的又一出西部片。他們吹着口哨在街上來回走動,有的甚至打扮成牛仔的模樣。我的門房是一位有四十年工齡的忠誠的老太太,她非常喜歡美國人。她會說“我們美國人”,彷彿我們就像賽馬一樣有趣。她丈夫曾經是開往龍暢賽馬場的大巴車司機,在她成爲門房之前,她就是大巴車的售票員,她的肩膀上斜挎着一個皮包,隨着車子的運行而晃來晃去。她也常說“那個美國來的”,指的是我的那條狗泰迪,因爲它的脖子上戴的還是布魯克林的牌照。她非常喜歡喬治·安太爾,當然,每次他半夜回來時例外,因爲她得起來給他開門。
喬治和我對《尤利西斯》的看法是一致的,喬治說這本書“能行”,彷彿它是一個什麼機器發明。他也曾夢想過要根據《尤利西斯》寫一部歌劇,但可惜的是,他的這個願望一直沒有實現。
從一開始,阿德里安娜和我就參與到“機械芭蕾”(Ballet Mécanique)[10]這一項目的醞釀之中,當時,安太爾連鋼琴都沒有,阿德里安娜就讓他使用自己家的鋼琴,反正她白天總在書店裏。當安太爾彈鋼琴,更確切地說,當安太爾敲打鋼琴的時候,他就讓你感覺到鋼琴確確實實是件打擊樂器。[11]那個替阿德里安娜打掃房間的女傭常常倚着掃把聽他彈琴,她稱之爲“消防隊員”,她覺得這種音樂雖然古怪,但是激動人心。
我們無比興奮地關注着整個創作的進展,等到整部作品完成後,我們都被邀請到普萊爾音樂廳(Pleyel),聽喬治在一架自動鋼琴上演奏這部曲子。聽衆共坐了三排,有阿德里安娜、喬伊斯、羅伯特·麥卡蒙,我自己,還有一些其他人,當然還有波斯珂,演奏者揮汗如雨,她得忙着幫他擦汗。
安太爾說,他的“機械芭蕾”是爲自動鋼琴創作的,因爲從技術上來說,人的雙手根本就不可能演奏它。但是,演奏時他的雙手所要做的和那架自動鋼琴簡直不相上下。所有的聽衆,包括喬伊斯,都非常喜歡“機械芭蕾”,但是有一點讓喬伊斯覺得遺憾,那就是自動鋼琴並沒能消除那種鋼琴演奏家常有的“自由發揮和曲解其意”。
在布萊荷的母親埃勒曼夫人的資助下,安太爾得以集中心思完成他的“機械芭蕾”。然後,伯克夫人給他寄了一張支票,幫他支付演出時所需要的一切開銷。他租了巨大的香榭麗舍劇院,一直很關注安太爾的音樂的著名指揮家弗來德米爾·戈爾舒曼(Vladimir Golschmann),同意擔任“機械芭蕾”的指揮。在同一場演出中,還有指揮家自己的交響樂,那是節目單上的第一個節目。
同時,龐德夫婦也給我們寄來了一張請柬,請我們去參加一場私人音樂會,那裏將演奏龐德和安太爾兩人的音樂作品。這兩位音樂同謀的音樂會,是在普萊爾音樂廳的一個小演奏廳裏舉行的,阿德里安娜和我坐在喬伊斯和他的兒子喬喬的旁邊,把喬喬帶來,是喬伊斯希望能培養他對現代音樂的興趣,但是,龐德和安太爾的作品所起的作用,可能適得其反。瑪格麗特·安德森和簡·希普也在那裏,還有茱娜·伯恩斯和海明威。
節目單上的標題是這樣寫的:“美國音樂(獨立宣言);表演者:歐爾加·如潔(Olga Rudge)[12]和喬治·安太爾。”
“機械芭蕾”在香榭麗舍劇院的演出是二十年代最重大的藝術活動之一,所有的圈內人都來了,把整個大劇院坐得滿滿的。我們到達劇院時,離演出還有好一段時間,但是已經到處都是人,劇院外還有亂糟糟的一大羣人想擠進去。我們好不容易纔擠到我們的位子,真像是土耳其陵墓,“全是滿滿的”。喬治·安太爾的朋友阿蘭·坦納(Alan Tanner)正在幫他縫補他晚禮服上一個蟲咬的小洞,沒有晚禮服安太爾就不會上場,沒有鋼琴家音樂會就無法開始,所以,我們有足夠的時間東張西望。我們看到喬伊斯夫婦坐在一間包廂裏,還有很少露面的T.S.艾略特,那麼英俊,穿着打扮是那麼優雅,跟他坐在一起的是巴夏諾王妃(Princess Bassiano)[13]。在最上層坐着常在蒙馬特高地活動的那羣朋友,正中間是埃茲拉·龐德,他彷彿在爲喬治·安太爾坐鎮。在前排座位上,有一位穿着黑裙的女士姿態優雅地向人們鞠躬,非常引人注目。有些人在小聲議論她是不是哪位皇室貴人,而阿德里安娜則大叫道:“那是你的門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