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村誠一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最初,今泉將電磁波高度調在離地面兩三厘米的位置上,開始拍攝野鼠就耗費了大量膠捲,而且感應裝置的靈敏度太高,連下雨的情景也拍了下來。
經過反覆的失敗,拍攝工作終於走上了正軌,但距試驗裝置研究成功已過去整整三年。
爲使感應裝置避開昆蟲類,今泉將電磁波高度調到離地10厘米左右,同時降低了感應裝置的敏感度,這樣才終於拍攝到所期望的動物。
拍攝到的動物中野鼠最多,其餘有野兔、松鼠、蟾蜍、猴子、野豬、貂、野鴿等,最想拍攝的熊、羚羊、狐狸卻沒有拍到。另外,拍下了最不希望拍到的“動物”——9個人。
雖說是人,但因相機鏡頭的角度着重於動物,所以只能照出腿以下的部位。這9個人,從他們的腿部、腳部來判斷,可能其中三人是登山者,兩個是獵人,兩個是上山幹活的,餘下的兩人無法分清。這兩個人都穿着皮短靴和只有城裏人才穿的褲子。
到山裏來,而且是在一般人不會涉足的獸道上,穿着像在城裏馬路上散步的短靴行走的人是不應有的,如果有的話,只能是迷路人。難道是遊人認爲這兒仍然是城市的一部分,信步走來誤入了獸道?
但這一帶被稱爲奧秩父最後的祕境,一般的遊人很難得進來。難道是被最近的探險熱吸引進來的?
拍攝日期是去年9月18日的15:05和18:03,由設置是A點的相機拍下的,B點的相機未拍到。當時因爲天還亮,所以閃光燈沒有啓動。也就是說,在三小時內,A點相機兩次拍到同一人物。根據腳的走向,清楚地看出他在獸道上走了個來回。
使今泉感到疑惑不解的是,上山是兩個人,下山是一個人。這隻能表明上山時兩個人一起走過A點,在到達B點之前,兩人分手,其中一人從原路返回。從沒有人走過B點來看,分手時另一個人是在AB點間朝別的方向走了。
今泉很清楚,在那之間沒有任何岔道,只有山毛櫸、檜樹等雜生在一起的原生林,地上長滿了茂盛的山白竹和灌木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