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鳥村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而在學術機構,英語更能發揮“神奇”的特質,只要能看懂英文期刊,就有一個廣闊的世界向你敞開了大門。
80年代的中國學術界可沒有學術打假或者抄襲懲處之類的東西。你翻譯幾篇英語論文,糅合起來,前面加點字,後面加點字,署上自己的名字,根本沒人發現——懂英語的其他人也忙着抄呢,不懂英語的想發現也發現不了。
更難得的是,此時的國人對於抄襲的容忍程度極高,沒人在乎本國人的知識產權,也不會有人在乎外國人的署名權。
假如是比較謹慎的人,不願意搞抄襲的那一套,那就直說是翻譯論文發表,一樣能夠在期刊上露臉,待遇和本人寫的論文一般無二。在很長一段時間裏,國內有一些期刊是專門收錄翻譯論文,以向國內研究界介紹各領域的最新發展。
可以說,在80年代懂英語,就像是獲得了一種異能似的,稍加利用,即可獲得令常人難以企及的好處。
魏振學對楊銳既羨慕,又驚詫,乖乖的等着他寫完想寫的東西,才問:“你這篇論文,是要發到國外去?”
“我倒是想,不過太慢了,我想多寫幾篇以後再試試看。”楊銳將寫了一半的文章攤開,從頭到尾的檢查謬誤。
魏振學“咦”的一聲,笑了:“別人還說我愛吹牛,沒想到今天就遇到一個更能吹的,你說的像是你投稿了,就能上外國期刊一樣?”
“你說上不了,就上不了吧。”楊銳不想和這個情商低的爭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