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鳥村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那您看着。”年豪健揚了一下脖子,道:“咱雖然只是5級工,比您低點,但就這些東西,小菜一碟!”
5級工其實很高了。諸如八級工那樣的傳說級存在,基本都是大型和特大型工廠纔有的祖師爺,許多國企工廠能生產某些裝備,有時候靠的就是一個八級工。但是,一個工廠的五級工和六級工的數量也是有限的。80年代以前的技校制,還能保持比例較高的五六級工,等到全民上高中考大學以後,很多大廠的高級工比例往往跌至到20比1……
大華實業爲了蒐羅大批的高級工人,除了在停產並轉的工廠中尋找以外,還有很多兄弟工廠的支援。其中的標準程序,基本上是一名高級工到大華一年,換1到10萬元的訂單。這在20年後是想也別想,但在90年代前後,不少內地工廠卻覺得實惠。
海上鑽井平臺通常和油輪差不多大,與油輪不同的是,它沒有那麼多空置的內置空間,舾裝的程序也簡化許多。但是,它的內部要塞滿精密的機械零件,而且,這些緊密的機械零件還要在海中能夠順利使用。
這就好像,要生產一些機械,並將他們常年用在永遠在地震的土地上,精密件因此受到的影響非常大,對加工的要求就更高了。有時候,一兩處看不出來的刀痕都會在金屬疲勞中顯現出來。而在海上,鑽井平臺一旦進入應用,就儘量不要拖回來維修,持續工作時間越長越好。
爲了達到這樣的加工水平,大華實業最少邀請了2萬名高級工人,爲了容納它們,等於要建一座小城出來。與之配套的是更多的建築工人,以及不斷改進生產工藝的研究人員。再與之對應的,則是提供食物和基本生活保障的輔助人員,以及輔助人員的輔助人員……
要是再過20年,蘇城也許很難再組織這樣一場“科研項目”了。但是,在1989年的夏天,會戰體制剛剛結束了幾年的勝利油田,有的是精通會戰的人物。或者說,幾乎每個勝利油田管理人員,都是會戰考驗出來的。
從60年代開始,他們就一無所有的來到了一無所有的黃河出海口,在這裏勘探油藏,鋪設輸油管,建設煉油廠……臨盤油田、孤東油田、孤島油田、埕島油田……全是從無到有建設出來的。
幾乎每個參與建設的人員,都明白自己要做什麼、在做什麼,這種熟練,要到30年後,整個一代工人全部退休,方纔漸漸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