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鳥村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大華船業亦是初生牛犢不怕虎,所不同的是,他們的勇氣更甚,底氣更足,方向也更明確,而且堅持到底了。
在此過程中,蘇城光是爲了獲得LNG船的技術,前前後後就付出了3億美元左右,還有超過兩年多的時間,更別提中韓建交,歐美造船業轉移等非常講究的機會了。
以國企目前的經濟狀況,中船重工最多也就是拿出3億人民幣而已,這還是在與大華實業合作中賺到的。掏3億美元博幾年後的回本,榮尚國相信,自己的面子再大,這樣的報告打上去,發改委也根本不可能同意。
而今的國際市場風雲變幻,兩年前曾有的市場空缺,早就被日本、韓國以及大華船業這樣的公司給填掉了,中船重工再想入場,門檻比大華船業當年要高不少,首先技術轉讓的價格就會飆升,韓國人估計也不會再賣了。法國人儘管開放,要價卻是夠狠。同時,榮尚國也沒有自信再用三年時間去搞馬拉松的談判。
另一方面,拿到了技術要消化,也不是很容易的事。中船重工的負擔沉重,和其他類似的國企一樣,從80年代末期就減少了對研究機構的投入,旗下的研究員沒有辦法的時候,只能安於現狀,虛度生命,但有了大華實驗室的招攬,投入期間的不在少數,新的招聘工作更是大受影響。
中船重工如今做研發,都是依託大華實業來做的,普通的圖紙設計他們自己做,技術改造自己做,技術研發卻往往與大華實驗室合作或直接轉包給大華實驗室,他們很樂意省下采購維護設備,以及實驗研究等方面的成本,大華實業有中船重工的股份,雙方關聯公司的合作也是理所應當。
可榮尚國清楚,一旦中船重工要拋開大華實業,自己搞LNG船,再要想獲得大華實驗室的幫助,那就難上加難了。
或許再過個幾年,十幾年,等中船重工緩過勁來,他們還會重組自己的研究院,搞獨立自主的LNG船研發,但到了那個時候,LNG船的市場已經發生了變化,大華實業也不會僅僅是今天的規模了。
這也是國有企業的無奈,即使中船重工的高層管理明知道越早研發LNG船越好,但在全國一盤棋的傳統下,在發改委和國資委的管理下,資金不足又沒有批准,他們連貸款都難做到。畢竟,就目前的國內局勢,3億美元可是能做太多的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