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摔死自己的兜子 (第1/20頁)
圓太極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使遇襲
這份燎角急件是樞密院事王昭遠發來的。他聽說了大周突然派來特使的事情,感覺這可能和自己所主持的邊境易貨有關。現在大周受南唐提稅影響,國內糧鹽短缺,物價飆升。而蜀國抓住此機會,徵收大量糧食趕往周蜀邊界,低價換取大周的牛馬、燒炭等物資。這做法顯得很不仁義,有落井下石之嫌。還有就算大周的特使此行不是問罪此事,那麼也應該是來請求蜀國在糧鹽方面給予支持,在雙方的糧鹽市場交易上給予優惠或讓價。這兩件事情都會對王昭遠所籌劃的大事有所影響的,所以他要劉煥在大周特使入境之後立刻停止所有易貨行爲,將已經拉到易貨市場的糧草全部拉回軍料場。一是不能讓對方抓到蜀國低價易貨的把柄,再一個讓他們看到邊界糧草、牛馬市場上生意蕭條,以此證明蜀國民間也無太多餘糧和存鹽,讓他們死了讓價支持這條心。
王策和趙普雖然在府衙裏住下,不能隨自己的心意行動,但他們早就預料到可能會出現這樣的狀況,之前已經安排人裝扮成百姓、商旅身份追在他們出使隊伍的背後。當蜀地守軍官員全力以赴圍着他們這百十號人轉時,正好讓這些後續的手下可以從容觀察蜀國邊關城池的一些詳細情況。
當觀察到的一些信息反饋到王策手中後,王昭遠自作聰明的舉措也讓王策有了入蜀境後的一大發現。周蜀邊界市場突然間生意蕭條,應該是蜀國官家勒令民衆囤貨不出。這不但加大了大周現在的危機狀況,同時也是爲下一步的軍隊行動積攢物資。另外,在城南軍料場裏有大量軍糧囤積,而且這兩天又有大批糧草進場。這麼多的糧食已經足夠當地駐軍喫上好幾年,這在哪個國家都不是正常的現象。除非是不久之後會有更多人前來,而且是要進行某種長時間、長距離的大行動,纔會預先備下這麼多的糧食。這樣看來蜀國要對大周動手的說法應該不是虛言。
接到孟昶的旨意,劉煥立刻安排人護送趙普和王策出鳳城南城門,往成都而行。朱可樹和餘振揚的事情他已經很難交代,如果這兩位特使再要在自己的轄區出點什麼事情,他掙錢的官家位置肯定得丟,喫飯的身體位置保不保得住也難說。既然兩個刺客動手之後沒有出城,那麼趕緊將特使送出城對自己來說不算是壞事。只要他們出了南城再走出個百十里,出了自己的轄區再出什麼事情就和自己無關了。
但是越怕出事越出事。劉煥怎麼都沒想到,趙普和王策出鳳城南門三十里不到,也遭遇刺局,而且是個攻擊面很大的刺局。
只不過這次有驚無險,使隊雖然被堵困在山與河溝相夾的狹窄地帶,但趙普及時發現了山坡上的“藤纏石”。所以始終在原地不往前也不退後,然後指揮手下迅速連挖一橫兩順三道溝。待坡上“藤纏石”移位對準他們的位置進行施放時,那些石頭都被橫溝所阻,纏藤則被順溝所陷。而使隊的位置一直是處於被保護的安全區域。
這真的是個蹊蹺的事情,刺客不是瘋狗,不會見個官兒就殺。朱可樹、餘振揚兩個人和趙普、王策根本歸不到一類人裏,甚至在各爲其主的前提下是處於對立面的,但連續的刺殺爲何卻將他們先後都定爲目標?
這件事情王策用了大半天時間終於想透徹了,不管之前的刺客和現在的刺客是不是同一路人,他們的目的都應該是針對自己和趙普的。那天朱可樹和餘振揚是帶着大周使隊的儀仗回鳳州城時被刺殺的,刺客不認識特使是誰,卻認識大周儀仗。所以儀仗出現,他們便認定隨行的官員是他們要刺殺的大周特使,於是立刻下手。
但是刺殺大周特使的目的又是爲了什麼呢?是要阻止周使入蜀?還是爲了挑撥周蜀之間的關係?但不管出於哪種目的,受益者都不會是大周和蜀國,從這個角度分析的話,那些刺客應該是來自第三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