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和心境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爲此張峯在專家制訂實施方案和規劃時,一直強調要讓農民做選擇題,不要簡單做問答題。
根據這個思路編制的青元鎮新區建設方案,臨街的三五層樓房被用作商業經營,裏面則是農民的獨棟住宅。
經過仔細測算和徵求意見,最終決定以每人30平方米住房面積+5平方米生產用房面積的標準給予保障,資金主要來自“增減掛鉤”的指標售賣和企業投入,根據具體情況算賬置換,村民基本上不用花錢。
住宅區隔着一條小公路,即是二產用地。這裏將設置產業園,從而讓小微企業能以相對明寧市區更便宜的價格獲得土地和勞動力,村民也能就近上班、照顧家庭,同時還能做到企業生產與居住完全分開。
至於農業,90%的農用地實現了流轉,原本需要幾萬人種地變爲幾十家農業合作社或公司開展適度規模化的農業經營,以“公司+基地+合作社”等方式,構建起新型農業體系。村民仍然是土地承包人,通過收取租金、分紅等方式分享收益。
比如在託管模式下,農業公司統一進行引種、育苗、技術指導、生資採購、包裝、銷售,農業生產的效率與規模都獲得了提高。
開發企業則從商業地產招商、集體建設用地使用權出讓主要分紅,從文旅產業的地產開發中獲取利潤。
經過如此規劃,鄉村土地增值成了最大的收益。
青元鎮商業用地的出讓價格從原先的40萬元增至80萬元。農民私下交易的小產權房,每平方米能賣到5000元。
原先的橫街村曾經是一個被叫作“三不管”的村莊。在很長的時間裏,村集體經濟發展緩慢,農民增收困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