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馬斯·哈里斯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有兩個人在韋基奧宮錄下了里納爾多·帕齊之死的鏡頭。一個人因爲慌亂,鏡頭在帕齊落下時指向了別處;另外一個觀光客是瑞士人,穩穩當當地拍完了全過程,甚至仰拍到了那晃盪抖動的電線。
那位業餘攝影師是一名專利工作人員,叫做維哥特。他生怕錄像帶被警察收繳,讓意大利電視臺白撿了便宜,便電話通知了他在洛桑的律師,讓他爲這帶子取得版權。在一番激烈的討價還價之後,他把這帶子的廣泛使用權賣給了美國廣播公司的電視新聞;在北美的最早系列出版權歸了《紐約郵報》,隨後是《國民閒話報》。
這部片子立即被納入了經典恐怖鏡頭之列:跟扎撲路德、李·哈維·奧斯瓦爾德[96]之死和愛德加·包爾格的自殺歸爲一類。但是維哥特一定會爲出售太早而痛悔,因爲隨後萊克特博士就被指控爲此案的兇手。
維哥特的這部假日錄像片很完整,我們看見瑞士的維哥特一家在韋基奧宮事件發生之前幾小時在科學院前忠實地拍攝着大衛[97]的私處。
梅森用他那戴護目鏡的獨眼望着電視。他對那塊吊在電線上抽搐的高價人肉不感興趣,對La Nazione(《國民報》)和Corriere della Sera(《信使晚報》)提供的有關兩個帕齊的簡歷也不感興趣——那兩個帕齊相隔五百二十年,卻在同一個窗口吊死。他感興趣的,看了又看、又再看的是沿着那抽搐的電線仰拍上去的陽臺。一個瘦小的身影站在陽臺上,一個襯托在暗淡的光影裏的模糊輪廓。那人在招手,是在對梅森招手。萊克特博士對梅森招手時只動着手腕,你對小孩招手說再見時就像那樣。
“再見,”梅森在黑暗裏回答,“再見。”深沉的廣播嗓門氣得發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