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霸唱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丁大少哈哈一笑,可了不得,兩條人命啊?這個年頭最不值錢的就是人命,大騾子大馬死了還能賣肉,死人值幾個錢?路邊兒的倒臥那麼多,也沒見人往家裏撿,如果按官價出錢賠償,我丁大少可不露臉,就讓雙方找來一架河邊稱貨的大秤,各自把死人放上去稱,稱完死人再稱銀元,人多重錢多重,如此一來上河幫可佔了便宜,肉墩子不下幾百斤,這得頂多少銀元?下河幫看得眼熱卻又無奈,誰也沒長個前後眼,早知如此,我們也派個大胖子出來了。丁大少又掏出一塊錢,銀圓分兩面,一面上河幫,一面下河幫,拋上去接在手中,打開看是哪一面,銅船就從誰的河上過,給一份翻跟頭的錢,下一年換另一條河,怎麼樣?兩大幫會的舵主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一個屁也放不出了,說一千道一萬不就是爲了錢嗎,錢給夠了還有什麼可說的?當場定了上河幫接銅船,幫會有龍旗,命人在臺上打起龍旗,告訴龍船往這邊帶,銅船打這邊走。怎麼打也有講究,河上一切大小船隻,見到這個旗號,收船的收船,上岸的上岸,轉眼之間就把河道讓了出來。
看熱鬧的老百姓也算開眼了,這個主兒是真有錢,兩大幫會在此鬥狠,與他丁大少有何相干?鹹喫蘿蔔淡操心,挑了房蓋翻牆出來,拿錢把雙方砸服了,就爲了要這個面子?可是也好,一場大禍彌於無形,真要打起來,巡警總局可壓不住,不知道得死傷多少人,又會牽扯多少看熱鬧的無辜百姓?誰能說丁大少這麼做沒積德呢?
丁大少平了兩大河幫鬥銅船,心中得意已極,在臺上談笑風生、指點江山,跟兩大幫會六大鍋伙的各位當家一通寒暄,那些成了名的大混混兒,行幫各派的舵主,全是一跺腳天津城四個角亂顫的人物,都過來跟他論交情,直如衆星捧月一般。正得意間,忽有手下人跑來通稟:“少爺,大事不好!老爺得知您又跑出來給人平事兒,已經親自來抓您了,還說要打折您的腿,看您以後還怎麼往外跑,瞧這意思可是來真的,您趕緊躲躲吧!”丁大少就怕他爹,這個老爺子拿錢可砸不住,一聽這話大驚失色,也顧不上面子了,蹦下臺撒丫子逃了。
臺下的老百姓捧腹大笑,河岔子上正亂着呢,不知誰喊了一句:“銅船來了!”衆人齊刷刷望過去,以法鼓會的龍船爲首,二十餘艘大銅船一字排開,緩緩駛入了三岔河口。前邊這艘龍船也不小,金頭上雕着一對龍眼,目光如炬、炯炯有神,所謂“金頭”是安裝在船頭上的一塊橫木,乃是斬風避浪的“出頭椽”,上邊的龍眼黑白描繪,中間點着雞冠血,兩眼上方各釘一枚元寶釘,釘子上掛着紅色的布條,俗稱“彩子”。船頭的桅杆三丈開外,上刻“大將軍八面威風,二將軍開路先鋒,三將軍掛角開風”,頂端高挑一面繡金龍旗,當中一條探海金龍,左右繡着兩行小字“龍頭生金角,虎口噴銀牙”,船上旌旗招展、法鼓震天。會首身穿大紅法衣,上繡蟒翻身、龍探爪、海水江崖,頭戴龍王爺的面具,藍臉赤須、額上生角、口出獠牙,頂上無冠、腳下沒鞋,披髮赤足,手中仗劍,掐訣唸咒。龍王廟法鼓隊分列左右,擊打法鼓的巨響順三岔河口水面傳出去,彷彿排山倒海,聲浪一波接着一波,聲勢十分驚人。
再說龍船後邊的大銅船,運河上比較常見的大船,無外乎艚船、駁船,艚船可以運糧食貨物,但是喫水淺,裝不了銅石。運銅石必須特製的大船,木板子外邊包鐵皮,銅石在前、船艙在後,如此一隊龐然大物,在海上顯不出什麼,進入運河卻堪稱奇觀,拉動汽笛震天動地、響徹雲霄。
老百姓看的是熱鬧,劉橫順可一直盯着龍船上的會首,過銅船的前一天城隍廟赦孤,孫小臭兒白骨塔遇鬼,在西頭墳地找出了無頭屍,遇害之人究竟是不是九河龍王廟的廟祝海老五?聽李老道話中的意思,十有八九是魔古道殺了海老五,在龍船上扮成會首,給銅船引路,率領船隊駛入三岔河口,到底有何圖謀?魔古道接連在天津城作案,無不圍繞三岔河口,扔下了多少童男童女,至今查不出來。劉橫順是在三岔河口長起來的,沒少聽“九龍歸一、分水劍、邋遢李憋寶”的民間傳說,可還是那句話,河底下並不通海眼,也沒什麼老龍。巡警總局下轄五河水上警察隊,以往打撈河漂子的時候,並不是沒有水警下去過。老時年間三岔河口清濁不混,後來沒有這個奇觀了,民間訛傳憋寶的取走了分水劍,反正沒人看見過,要說是海河改道的原因,好歹有據可依。劉橫順想破了頭,也想不出魔古道爲何在此作亂。
說話這會兒,五河水警的小艇已經到了,劉橫順帶杜大彪上了小艇,準備登上龍船,查明會首的真身,是海老五什麼都好說,倘若不是海老五,那就當場拿下!
2.
此時的三岔河口黑雲壓頂,悶雷滾滾,正憋了一場大雨,周圍的老百姓卻擠成了人山人海,爭看銅船和法鼓,生怕錯過這一年才能趕上一次的熱鬧。劉橫順和杜大彪登上五河水上警察隊的小艇,抬頭再看龍船已經到了河心。船上的法鼓隊真賣力氣,一水兒的精壯漢子,頭纏紅巾、打着赤膊,一身疙瘩肉油亮油亮的,衆人在甲板兩側排起二龍出水的陣勢,法鼓打得震天響,和天空中的滾雷混在一處,接地連天、聲勢浩大,仿若天兵天將也來助陣。圍觀的人一陣陣地叫好助威,別人沒看出有什麼不對,劉橫順卻發覺反常,三岔河口一年走一次銅船,多少年來皆是如此,過程大同小異,上下兩河的幫會先在臺上分出勝敗,敗的一方打上龍旗,遠處的龍船見到旗號,就會引着大銅船進入三岔河口。按說過來這一路,龍船上敲打法鼓,一直把船隊帶進北運河或南運河,沿途不住拋下祭品,但是這一次的龍船與往年不同,駛入三岔河口便下了錨,不再往前走了,但是船停鼓不停,法鼓聲一陣緊似一陣,越打越急、越打越快。扮成龍王爺的會首立於船頭,舉止詭異,似在指揮河中的千軍萬馬,經過五月二十五分龍會天降大雨,各條河道中的水位上漲,河面比以往寬出許多,但見大河滔滔、濁流滾滾,水中隱隱約約升起一道黑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