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 章 (第3/4頁)
雜誌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一切都以需求爲動力。
全憑想象啊,真到了那個時代,人類的任何需求和慾望(包括但不限於喫飯,穿衣,看電影,醫療,談戀愛等等),全都被「某種高科技系統」(超算?腦機接口?別的什麼?)抽象成高度概括的若干類指令,用來驅動生產。
比如啊,你想喫米飯、蘋果、香蕉、羊肉、牛肉,這個想法不會被「系統」直接當做指令,而是先抽象成「需要主食、水果、肉類」,再用這個抽象和概括過的,「需要主食、水果、肉類」的指令,來(模糊)驅動生產。
之所以這樣設計,是因爲人類的頭腦過於天馬行空(這跟素質無關,這就是人類的特質),客觀生理需求和主觀心理需求之間的差距和彈性大到不可理喻,不可能做到精確,只能模糊處理。
否則,若不加以高度抽象概括,那要是有人想一茬是一茬,想象出一個不存在的「九轉還魂清冽果」,這到哪去弄?系統不得崩潰了?所以,只能抽象,概括,模糊。
那麼,若是按上面說的,高度抽象概括,模糊驅動的「系統」,則實際的產量就也不會追求精確,而是在當時生產力水平上限和下限之間彈性浮動。
下限就是當時現存人類的基本生理需求總量(這個是算得出來的),不能比這個更低(除非生產力遭受巨大破壞,比如被小行星撞了)。
上限就是當時生產力的最高水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