殘雪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記者彭曉芸
南都週刊:您對中國現當代文學的總體評價是怎樣的?
殘雪:整體來說希望很小吧。倒是先前有過一點希望,在80年代末至90年代的時候,但很快就失落了。80年代至90年代我們大開眼界,向西方學到了很多好東西,並運用到創作中,使文學得到了空前的發展。但從那個時候開始,我們就一步步地退化,再也沒有向前發展了。
南都週刊:您認爲沒有向前發展的原因是什麼?
殘雪:因爲積弱已久,當時的那種對西方的攝取也是淺層次的,我們的文壇既沒有力量也沒有氣魄真心接受外來的東西,更談不上將其變成自身營養了。結果如何,大家都看到了。作家寫過兩三部東西之後就空掉了,江郎才盡,轉行、用劣質品來矇騙讀者的比比皆是。之所以弄到這種地步,是因爲絕大多數作家一開始就沒有誠心誠意地去向人家學,只想從人家那裏撈點技術過來就算了,只有自己家裏的東西使起來纔有把握。可說是心裏發虛,投機取巧。學習西方經典是一件要命的事,每天要去解剖自己,誰受得了啊。喫錯了藥纔會去做這種事呢。所以呀,百分之九十五以上的中國作家都願意在寫作中以中國傳統文化爲“本”,都對西方的那種搞法既不理解又害怕。
南都週刊:您認爲,在寫作中,決定創作的激情和寫作質量的最關鍵的因素是什麼?
殘雪:首先是天資的高低的因素。即看你對精神事物是否有極大的敏感。但是這個因素也不是絕對的,人不能生活在真空中。所以創作又同時與吸取哪種文化的營養有很大關係。我個人主張向歐洲的文化傳統學習,畢竟文學是從那裏流傳開的。雖然說中國過去也有像章回小說之類的文學,但那些不是作爲人的文學,只是表面的東西,沒有歐洲的文學那樣的傳統。
南都週刊:您認爲作爲人的文學從本質上來說,是一種怎樣的文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