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肉之愛讀《神曲·天堂篇》 (第3/11頁)
殘雪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我認爲我的眼睛已窺到了
我的天恩和我的天堂的底蘊。
[132]
而其實,叩問與感悟是在同一個瞬間發生的,它們共同構成了創造的瞬間,將人引向更深層次的叩問。又由於人性的二重性,人對絕對真理永遠只能相對把握,人心便永遠掙扎在“不平衡”之中。就是這種不平衡的壓力,成了人不斷深入尋根的動力。在這個矛盾中,理性永遠是照亮黑暗的光,是觀照和引導者,原欲則是策劃陰謀起義,在反叛中催生新人的基層力量。所以精靈們即使已升到了最高的位置,當他們向“我”揭示矛盾時,所述說的仍然是人間那些罪惡的起源。他們一次次返回心中至愛的肉體,爲的是在當前的位置上發出更眩目的光輝。悲痛的述說殺死了內心的慾望,這頑強的慾望立刻又在天堂裏復活。這些偉大的“超人”着了魔似的一遍遍講述人性迷失的經過,還有俾德麗採那高深莫測的自嘲,這一切構成強烈的暗示氛圍,促使着“我”啓蒙,進入那古老、深邃而又混沌的內核。答案就在“我”尋求的姿態裏面,那摒棄了一切輕狂、浮躁、自暴自棄、驕傲自大的,堅韌而頑強地向內深入的姿態,在決絕的批判中隱含了大悲憫,在殘酷的揭示中隱含了無邊的眷戀。
第十七歌中詩人直接以自己的身世爲例,袒露靈魂內在的機制。所謂文學中的辯白,其實同宗教中的懺悔是很不相同的。辯白是否定中的肯定,譴責惡行又體認惡行,自己同自己對話,展示矛盾,展示向善的努力。所以俾德麗採啓發“我”道:
“不要壓住
你的慾望的火焰,讓它帶着
準確的內心的烙印射發出來吧;
並不是我們的知識可以因你的談話
而增長起來,而是你可以學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