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本的細節裏旅行 (第2/2頁)
餘華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我們在一個又一個寺廟裏安靜地行走,一直來到川端康成《古都》裏所描繪過的那個大牌坊前,然後看到了京都喧囂的夜生活,我們身處的大牌坊彷彿是分水嶺,一端是冷清的寺廟世界,另一端是熱鬧的世俗世界。我們站在屬於寺廟的安靜世界裏,看着街道對面川流不息的人流和車流,霓虹燈的閃爍,聲音的喧囂,甚至食物的氣息陣陣飄來,彷彿是站在另一個世界裏看着這個人間的世界。
然後寺前和尚帶着我們走上了一條沒有一個遊客知道的石屏小路,我們走在了京都人間生活的精華里。石屏小路靜悄悄沒有別人,只有我們幾個人,我們悄悄地說話,讚歎着兩旁房屋的精美變化,門和窗戶的變化,懸掛門前燈籠的變化,就是裏面照射出來的燈光也在不斷地變化着,每一戶人家都精心打扮了自己,每一戶人家都不雷同。我十三歲的兒子感慨萬千,他說:“這不是人間,這是天堂。”
從日本回來以後,我一直想寫一篇很長的散文,準備從東京的小樹林開始。東京是一個屬於摩天大廈的城市,可是隻要有一片空地,那就是一片樹林。由於道路的高高低低,有時候樹林在身旁,有時候樹林到了腳下,有時候樹林又在頭頂上了。樹林在任何地方都會給予人們安靜的感受,在喧囂的大都市東京,樹林給人的安靜更加突出。就像在轟轟烈烈的現代音樂裏,突然聽到了某個抒情的樂句一樣。生活在東京的喧鬧裏,時常會因爲樹林的出現,讓自己煩躁的情緒獲得一些安靜。這個屬於城市的細節,其實表達了一個國家源遠流長的風格。
在這篇短文結束的時候,我想起了在札幌的一個晚上,北海道大學的野澤教授和幾個朋友帶着我來到了一個“新宿以北最繁華的地方”,那是札幌的酒吧區,據說那裏有五千多家酒吧。我們來到了一家只有十平米左右的酒吧,一個年近七旬的老年婦女站在櫃檯裏面,我們在櫃檯外面坐成一排,喝酒聊天唱歌大笑,老闆娘滿嘴的下流俏皮話,我心想爲什麼大學的教授們喜歡來到這裏,因爲這裏可以聽到大學裏聽不到的下流俏皮話。這個酒吧名叫“圍爐裏”,老闆娘年輕時當選過北海道的酒吧小姐,牆上貼滿了當時選美比賽過程的照片,看着照片上那位年輕美麗的北海道酒吧小姐,再看看眼前這位彷彿山河破碎似的老年婦女,我難以想象她們是同一個人。
牆上還掛着日本前首相中曾根康弘送給她的一幅字,我說起中曾根的時候,她不屑地揮着手說:“那孩子。”然後拿出紙和筆,要我也像中曾根那樣寫下一句話,我看了看眼前這位老年婦女,又忍不住看了看牆上照片裏那位年輕美人,寫下了我當時的真實感受:
在圍爐裏,人生如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