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煒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h4>山地行</h4>
<h5>1</h5>
我和梅子一定要趕在這個冬季來臨之前結束這次旅行,因爲我們必須躲過山雪。我們大致確定了這樣一條路線:先乘火車到半島東端,然後再改換汽車西行,進入半島的所謂“屋脊”(山地)部分。我們的主要活動地區就在山地中段、分水嶺南北各一百多公里的範圍內。行前我想:如果順利,如果能夠找到那條“少年路徑”,即找到記憶中最初入山時經過的那幾個村落就好了。那樣就可以直接從黿山北坡向西,找到當年長期居住過的那個村莊。那兒纔是我們此行的重點。
我們最後仍要從黿山北坡動身,沿着與來時差不多平行的一條路線,即從分水嶺北部河谷之間穿過去。在那裏我們將看到一些規模浩大的水利工程——那就是父親的苦役之地,我和梅子不可能、也不應該繞開它們……
整個行程大約八百多公里,但這僅僅指鐵路和公路的長度。我們在山區需要步行的那一部分尚不包括在內。也許從地圖上看距離並不太長,但經常進山的人都知道:大山裏的路是無法丈量的。帶一頂尼龍充氣帳篷是完全必要的,因爲一路上不可能總是從一個村莊到另一個村莊,還要有一大部分時間在山裏度過。
第一站是個小山村。它是我們下了汽車、徒步十華里之後所經過的第一個村莊,也是我們此次入山的真正起點。這個看上去安安靜靜的小村像是一直沉睡着,儘管太陽已經偏西了,還是沒有一點兒喧聲。幾乎沒有一棵稍大一點兒的樹,也看不到一條像樣的街道。小村在黿山山脈西北麓,北面是連綿不絕的丘陵;往東南望去,就是那一架架隆起的大山了——嚴格講那裏纔是山地的開端。村子小得可憐。我極力回憶很久以前是否從這兒經過,想了很久,想不出。記憶中這樣的村子太多了,它們的模樣看上去並沒有多大出入,踞在人跡罕至之地,與熱熱鬧鬧的外部世界並沒有多少關係……
可是接下去的場景卻讓我喫驚,也極大地改變了我的看法。
當我和梅子正在村中小巷揹着東西往前走時,突然背後響起一陣刺耳的喇叭聲,緊接着一輛豪華轎車從巷角拐過來。它見了我們似乎故意加大了油門,噌地一下就過去了。這麼窄的路,而且又很不平整,它卻至少開到了八十公里的速度。路邊上一個小孩把手指吮在嘴裏,久久盯着消失在煙塵裏的那輛轎車。
我問旁邊一個老大爺:“這是從哪兒來的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