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煒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老人說:這牲口留下使吧,耕地運草,馱糧拉水,活兒重點不怕,就是有一條:別打它。等收下幾茬莊稼,我再回來領。
“幾大家子千謝萬謝,說高貴它還來不及哩,咋說打呢?你老放心就是了。老人還是不走。他說餓急的人無心無智,怕一離開一夥子把種子喫了。他要看着他們墾了荒下了種,生出一片青苗時才走哩!
“多好的老人。他找來了一副犁,拴上馬,一個口令,那馬就大步拉犁往前走了。這黑馬不怕累,越幹越上勁兒,半天工夫就耕了一片地。茅草根堆成了小山,正好成它的食物,剩下的當燒柴。耕好的黑土又松又肥,歡歡喜喜下了種子。又待了幾天,青苗出來了。老人該走了。
“他離開時反覆叮囑:‘好好待這馬,活兒重點不怕,只是別打它……’老人走了。
“這馬開始幾天老望着老人走開的方向,急了仰脖兒叫幾聲,後來就一心一意做活兒了。它沒有脾氣,力氣大,叫幹什麼就幹什麼。從春天到夏天這一段是最苦的日子,老老少少見不着糧食。當家的生出個主意,牽着大馬出遠道幫工換糧食。這樣不光自己用黑馬,還要用它爲別人打工。沒白沒黑地幹,黑馬累瘦了,身上還帶了磕傷。
“到了秋天,眼看着玉米穀子都長得飽鼓鼓的,幾大家子笑了。他們能活過來全靠了這匹黑馬,乾旱日子,大黑馬還要到十里外的河裏馱水。收糧了,大囤子滿小囤子流,再也不用爲肚子愁了。一有空閒,他們又用黑馬套犁墾新荒,到遠處馱木頭蓋屋。黑馬在野地上四蹄飛起,渾身淌汗。
“老人這年冬天沒來,第二年春天還是沒來。大夥兒議論:許是老頭子忘了這搭子事?不會,誰捨得下這匹寶馬!那就是出了別的事……誰都想到老人那長長的白鬍子,扳着手指算算,說不死也差不多了。真要死了,這匹黑馬就是咱的了。他們並不盼着老人回來。如今這塊地方已經像個模樣了,幾幢新屋,一片好地,莊稼長得烏油油。打了幾茬糧食,喫一半賣一半,有了雞鴨,也有了牛馬。不過沒有一匹牲口比得上黑馬,它只要一歇息就上膘,毛皮就閃亮,幹起活來分外有勁兒。
“所有重活兒都是黑馬乾。一方面它通靈性,好使喚;另一方面都知道它是別人的,趁着能用讓它多賣賣力氣。這樣不知不覺幾年過去了,黑馬給累病了。反正是別人的馬,不心疼,不給它治,還讓它拉車。那一年又是大旱,他們天天讓黑馬去河邊馱水。黑馬一聲不吭,只是走得慢了。一次過坎,前腿折了。
“黑馬拴在樁子上,站不起,仰着脖子叫喚,叫了一夜。它吵得人睡不着,他們就罵,說狗日的叫個什麼?
“叫個什麼?他們做夢也想不到黑馬在喊他爸哩!他們不知道這馬是天上老神仙的小兒郎——老人家有三個兒子。這一個最小,常惹老人家生氣。那些年兵荒馬亂,流民遍地,老人就把幾個兒子都打發下凡扶助了。小兒郎閃化成一匹黑馬,告訴它:好好濟貧救難,做得好,早些領你回來……誰知道天底下苦處多了,老人後來自己也到一個地方去了,他一時沒有工夫來領走小兒子呢……不過他早晚要回來的,到了那一天,忘恩負義的黑馬鎮就活該要挨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