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底漫步者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千原老師,你說的這個結構是指什麼呢?”
“這個啊,一般製作節目都是三篇制的,你沒注意到嗎?這個不太好解釋,我給你舉個例子……”千原凜人還在和白木桂馬改劇本呢,順便也給“記名弟子”上上課,也就是講講後世對日劇總結出來的一些經驗,算是給這弟子認真幫着潤色文學劇本的報酬。
他回憶了一下,拿筆在廢紙上畫着,笑道:“咱們以推理劇爲例子吧,一季十二集,通常會分爲三大篇,第1到4集算一篇,基本上每集解決一個案子,通過這些案子來豎立人設、闡明背景、埋設伏線,然後5到8集算一篇,這裏往往會出現連續性的案子、回憶殺等等,最後9到12集算是一篇,這裏主要是推進主線劇情,一般會涉及人性、觀念衝突,製造高潮,衝高收視率,直至給一季故事劃上圓滿的句號。”
“原來是這樣啊,咱們的新劇本好像也是這個結構。”
“是的,這是經過市場反覆檢驗過的成熟經驗,即便是再差勁的故事,用這種結構來製作,至少可以保證不至於拖沓無聊到不知無雲,或者乾脆偏離了主線,就算製作出來不好看,起碼也能做到情節緊湊、故事完整,這該算是對觀衆起碼的尊重了。”
千原凜人順口說完了,有些困惑,向白木桂馬又問道:“在學校老師沒講過嗎?”
“沒有,第一次聽說呢!”
千原凜人默默點頭,原來這個也沒有專人進行總結過啊,或者是這時代互聯網沒普及,人和人之間通信不太順暢,所以這種後世普及的製作經驗還沒有全面傳開?又或者目前各製作局都是各有套路,自成體系,還沒有到全面內卷化,統一製作規格的時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