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底漫步者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大河劇不是娛樂用品,而是文化工程,怎麼才能拍出彩確實是個問題。
這玩意兒NHK堅持拍了三十多年了,日本歷史又很單調,真說起來值得拍的就兩個時代——戰國時代和幕府末期,這麼多年反反覆覆的拍,哪怕視角不一樣,每次的人物、家族不一樣,觀衆也該審美疲勞了,這大概就是大河劇收視率一年不如一年的主要原因。
所以,先不說怎麼拍出彩了,選題都是個難關。
等過了選題關,然後還要儘量尊重史實,這對劇本創作其實是個挺大的束縛,感覺也不怎麼好處理。
比如,歷史上該主角經常被人打得丟盔棄甲,狼狽逃竄,比狗都不如,觀衆看了肯定心裏不舒服;
又或主角遇到了大難關,觀衆正盼着他絕境翻盤呢,結果這人在歷史上是隻忍者神龜,直接跪下認慫了,還把老婆女兒一起送了,觀衆八成又該不樂意了,感覺心塞無比;
再或者主角一輩子沒談戀愛,老婆是包辦婚姻,默默無聞,那就電視劇來說,該添個紅顏知己,但歷史書上硬是找不到,這又該怎麼辦?
作爲娛樂用品,這麼拍肯定是不行的,收視率八成要暴死,但就大河劇來說,你魔改一下戰役或是弄進個架空人物進去,好看是好看了,文化界人士八成又要不樂意了——這個在後世是有先例的,在2000年後,大河劇的收視率慘不忍睹,多明星陣容都救不了,NHK倒也想過不少辦法挽回,比如正劇中塞進個架空女角色搞點曖昧,又或者乾脆完全架空一段歷史,結果是討好觀衆了,卻引起了文化界人士的全面抵制,認爲這劇簡直是在誤人子弟,製作人被罵了個狗血淋頭。
這確實挺難辦,而就算過了選題、劇本這兩關,拍攝也不怎麼好拍,要徵集一大批歷史學家、考古學家、民俗學家,保證歷史細節的真實性,比如衣物、佈景、兵器、盔甲之類全都有據可考,甚至連偏僻方言都要考慮進去,繁雜無比——一般電視劇不用考慮這些,全用標準語就行了,最多添點關西腔,但大河劇裏那傢伙從哪個蕃來的,最好還是讓他說哪裏的方言比較好。
所以說,拍攝準備工作也是個難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