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鍾書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鍾書和我父親詩文上有同好,有許多共同的語言。鍾書常和我父親說些精緻典雅的淘氣話,相與笑樂。一次我父親問我:「鍾書常那麼高興嗎?」「高興」也正是錢家所謂「癡氣」的表現。
我認爲《管錐編》、《談藝錄》的作者是個好學深思的鍾書,《槐聚詩存》的作者是個「憂世傷生」的鍾書,《圍城》的作者呢,就是個「癡氣」旺盛的鍾書。我們倆日常相處,他常愛說些癡話,說些傻話,然後再加上創造,加上聯想,加上誇張,我常能從中體味到《圍城》的筆法。我覺得《圍城》裏的人物和情節,都憑他那股子癡氣,呵成了真人實事。可是他畢竟不是個不知世事的癡人,也畢竟不是對社會現象漠不關心,所以小說裏各個細節雖然令人捧腹大笑,全書的氣氛,正如小說結尾所說:「包涵對人生的諷刺和傷感,深於一切語言、一切啼笑」,令人迴腸蕩氣。
鍾書寫完了《圍城》,「癡氣」依然旺盛,但是沒有體現爲第二部小說。一九五七年春,「大鳴大放」正值高潮,他的《宋詩選注》剛脫稿,因父病到湖北省親,路上寫了《赴鄂道中》五首絕句,現在引錄三首:「晨書瞑寫細評論,詩律傷嚴敢市恩。碧海掣鯨閒此手,祗教疏鑿別清渾。」「弈棋轉燭事多端,飲水差知等暖寒。如膜妄心應褪淨,夜來無夢過邯鄲。」「駐車清曠小徘徊,隱隱遙空蹍薄雷。脫葉猶飛風不定,啼鳩忽噤雨將來。」後兩首寄寓他對當時情形的感受,前一首專指《宋詩選注》而說,點化杜甫和元好問的名句(「或看悲翠蘭苕上,未掣鯨魚碧海中」;「誰是詩中疏鑿手,暫教涇渭各清渾」)。據我瞭解,他自信還有寫作之才,卻只能從事研究或評論工作,從此不但口「噤」,而且不興此唸了。《圍城》重印後,我問他想不想再寫小說。他說:「興致也許還有,才氣已與年俱減。要想寫作而沒有可能,那隻會有遺恨;有條件寫作而寫出來的不成東西,那就只有後悔了。遺恨裏還有哄騙自己的餘地,後悔是你所學的西班牙語裏所謂『面對真理的時刻』,使不得一點兒自我哄騙、開脫、或寬容的,味道不好受。我寧恨毋悔。」這幾句話也許可作《圍城》《重印前記》的箋註吧。
我自己覺得年紀老了;有些事,除了我們倆,沒有別人知道。我要乘我們夫婦都健在,一一記下。如有錯誤,他可以指出,我可以改正。《圍城》裏寫的全是捏造,我所記的卻全是事實。
一九八五年十二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