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墉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推銷員都懂得一種說話技巧,明明知道對方並不懂,卻說:"相信您一定很內行,知道…"然後,把自己要推銷的觀念說出來。這樣做,要比說"您要知道…"的效果好得多。因爲前者表現的是同意,是同一立場,也是尊重;後者表現的,是假設對方不懂,需要人指點。
人人愛戴高帽子,當然前者的說法最討好。
***
此外,人都喜歡錶現,每個懂一點的人,都自以爲是半個專家,而每個專家,都希望自己是專家中的專家。有什麼情況,會比在一個專家面前,表現得更專家,造成的場面更尷尬呢?我曾親眼看見,一位大師帶着徒弟參觀書法展,站在一幅草書前,大師搖頭晃腦地一個字、一個字地讀下去。突然,有個字寫得太草了,連大師也認不出來,正左想右想的時候,徒弟卻笑道:"不過是個'頭髮'的'頭'罷了!"當場,大師就變了臉,怒斥道:"輪得到你說話嗎?"那徒弟犯的錯,就是"在老師面前充老師",問題是,那畢竟是他老師啊。
談到這兒想起,我們也常在學術界,聽見研究生抱怨:"某教授發表的論文,根本多半是我寫的。他只是定個題目,全是我做的研究,偏偏到後來掛他的名."這種實情是不少,但我們也要想想,當那個教授在做研究生的時候,是不是也曾經幫他的教授做研究呢?有一些"倫理"是長期發展出來的,看似不合理,其中卻有一定的道理。
"一將功成萬骨枯",小兵可以說:"白刀子進、紅刀子出的仗是我們在打,爲什麼成名的都是將軍?"當他說這句話時,應該想想:第一,哪個將軍不是從下層升上去的?第二,當仗打敗了,譬如第二次世界大戰,上絞刑臺的,是那些將軍戰犯,爲什麼不是殺人的小兵?我曾經看過一個博士論文答辯之後,指導教授對通過答辯的學生,很客氣地說:"講實在話,這方面,你研究這麼多年,你纔是專家,我們不但是在考你、在指導你,也是在向你請教."學生則再三鞠躬說:"是老師指導我方向,也給我機會,沒有這個機會,我又怎麼表現呢?"在這兒,我特別要對初入社會的年輕朋友強調,這個社會好像許多果園,當你進去,果園的主人可能說:"好!那片地,交給你種!"當你種出最豐碩,甚至遠超過果園主人以前種出的果實的時候,永遠不要忘記,是誰讓你進來,又是誰給你這塊地。
我們自鳴得意的時候,千萬不能忘本。
***
當然,人際關係的進退,是有很大技巧的,有些技巧近於不合理,甚至可以稱爲機巧。
譬如,當古代皇帝御駕親征的時候,即使正在與敵人對陣的將軍,可以一舉把敵人擊潰,不必再勞動皇帝,但是隻要聽說要御駕親征,就常常按兵不動。等着皇帝來,再打着皇帝的旗子,把敵人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