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墉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七月中旬,我又回到臺北。時報出版社的朋友請我喫飯,並送我一本他們出版的傑佛瑞.羅賓森寫的《一顆價值十億的藥丸》Prescription Games中譯本。書裏說了一堆製藥界的黑幕,其中有一段的內容好像中國國家藥監局案子的翻版:聯邦調查人員發現美國食品暨藥物管理局有些人涉嫌受賄,讓某些藥物快速過關,有些則擺在一邊。結果,美國食品暨藥物管理局局長爲此下臺,涉嫌的人員多達四十二個,還有十家藥廠…只是美國的那位管理局長幸運多了--他沒被處死。
自從我寫此書,一方面因爲對這類事件變得特別敏感,隨時有“觸動”。一方面因爲朋友聽說,紛紛提供資料。使我不得不把篇幅擴大。說實話,原先我只想把醫療方面的題材,作爲《我不是教你詐》第五集中的一部分,到後來竟然不得不成爲醫療真實面的專題書。如同我前面所舉的例子,從美國到臺灣再到大陸,雖然只有短短一個月,卻處處聽說醫療的黑幕。
這本書沒有任何偏頗與預設立場,我是從多元的角度分析批判美國和海峽兩岸的醫療問題,並提出實質性的建議。
當我批評醫院紅包文化的時候,同時會提出這可能由於制度的不公平。當我怨醫生巧立名目增加病人不需要的回診時,會說可能也因爲保險給付的問題。當我怪藥局推銷保健食品時,同時提出診所兼設藥局,可能搶走太多專業藥局的“處方”生意。當我說高齡醫生的手可能不穩,不宜動精微手術時,也強調老經驗是無可取代的。希望讀者在看到負面批判時,別忘了正面的肯定與建議。
爲了慎重,我也做了許多查證的工作,甚至走訪一家又一家藥局,探詢許多醫生的意見,甚至在水雲齋網上刊出一篇又一篇書中的章節,徵詢大家的意見。我在網頁上寫得很明白,因爲怕東西寫得太辣,讀者無法接受,所以做民調。如果大家認爲可以,我纔出版。所幸絕大多數的回函都“挺”我,支持我書中的“良醫角色”,只有少數人叫我小心被告。我甚至把這本書的三校稿交給一位武漢的護士,請她幫我求證。或許有人要問“爲什麼不找醫生,卻找護士”,這答案應該在書中已經有--護士往往看得更清楚,也更敢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