叢闕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仲孫海克雖然入了畏武山莊成爲江湖中人,讀書人的觀念卻沒有改變多少,他堅持認爲予樵應該子承父業,或者讀書求仕進,或者繼承畏武山莊,因此從未令他習武。予樵自幼和他父親一樣沉默少言,對於大人的安排也沒有出過一句反對話語,畏武山莊明明是武林一脈,也常有遣往各處的探子報告江湖鉅細事務,或者武林人士上門尋訪消息,但予樵一直在母親督促下唸書,雖然聽說了不少奇聞異事,卻連江湖人都沒見過幾個。
直到十歲上,崇文堂堂主呼延禧一家來訪,向予樵父親演示了自創的一路幻影掌法,予樵才知道素聞其名卻不見其形的“武功”,竟然是如此神奇的東西。他萌生出跟人學武的念頭,父親自然是決計不肯。這個年紀的孩子喜歡上一樣東西就一定要堅持到自己厭棄了爲止,犟勁一上來,他自己摸了一本呼延禧請父親代爲保管的祕笈就開始自己練。
那祕笈是崑崙派失傳的頂級心法,毫無內力根基的小孩子哪裏能練得?況且左右無人指點,予樵都是照自己的理解亂練一氣,沒過三兩天內息就走了岔路,吐血不止。疼愛兒子的仲孫夫人殷氏嚇得半死,連忙讓人把啓程離開呼延禧追回來幫忙療傷,好在予樵本來就沒什麼內力,因此並沒有大的損傷,休養個半年也就好了。呼延禧當時就言明他的體質不適合練武,予樵又怎能甘心,後來就磨着母親,讓家裏護院暗中教他練功。
護院的手段有限,予樵沒多久就覺得學不到什麼真本領,因此動了出門尋師的念頭。本來江湖上多得是想與畏武山莊拉關係的人,只要仲孫海克肯開口,各大門派一定都會大開山門歡迎他兒子,可是終日冷着個臉的“文裁”大爺是怎麼都不肯牽扯進這種裙帶關係的,更何況他一點都不支持兒子習武。
其實也不是一定沒有說服父親的方式,比如說,予樵的母親殷氏在丈夫面前很會撒嬌,所以仲孫海克拿她一點辦法都沒有,簡直有求必應。予樵因此知道以柔克剛是個絕招,可只要想到自己堆起一臉天真燦爛的笑容對着父親說話,他就得抖落一地雞皮疙瘩,所以裝可愛這條路還是拉倒吧。通過母親去說項也行不通,母親視父親如天,平日裏小打小鬧還成,要她出頭去反對丈夫對於兒子的人生規劃,可行性微乎其微。
經過幾年的觀察思考,仲孫予樵決定自救是唯一的出路。
此時他坐在自己的房裏,一邊寫先生交給的功課,一邊第好幾百次考慮偷偷離開家裏應該帶哪些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