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森·麥卡勒斯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短篇小說《神童》再現了麥卡勒斯音樂夢想的失敗。十五歲的弗朗西絲被她的老師認作音樂神童,處於青春期的她一方面要承受長時間練琴的痛苦(手指上顫抖的筋脈,紅腫的指尖上纏着捲曲、骯髒的膠布),還要承受她老師藉助她來實現自己音樂抱負的壓力,以及意識到自己或許不再是一個音樂神童後的幻滅。這部帶有自傳因素的小說也說明了麥卡勒斯放棄成爲鋼琴演奏家的原因。
在《一棵樹·一塊石·一片雲》 這篇小說裏,一個老酒鬼向一個十來歲的小報童宣講他的“愛情科學”。這個科學是在他妻子離家出走,他走遍天涯海角找尋她未果後獲得的。其核心是愛情要從愛上一件實物開始,比如一棵樹,一塊石或一片雲,而愛一個女人則是這門科學的最後一個步驟。這是一篇結構精巧的小說,故事通過老酒鬼、小報童和酒保之間的對話推進。老酒鬼把小報童當作他的“愛情科學”實驗的一個對象,而小報童則對老酒鬼的傾訴似懂非懂,經常答所非問。麥卡勒斯用這篇小說闡明瞭自己對愛情的另一個觀點:“付出愛的人很容易受到傷害,除非他去愛一個人或一件東西時不企求任何回報。” 這篇小說被收錄進《一九四二年歐·亨利獎短篇小說集》。
小說集裏的其他幾個短篇小說也極爲精彩。《賽馬騎師》講述了一個小人物的故事。《家庭困境》討論了酗酒對家庭生活的影響。《旅居者》是麥卡勒斯比較抒情的一篇小說。而《澤倫斯基夫人和芬蘭國王》則強調了麥卡勒斯的又一個觀點:爲了承受現實中的痛苦,幻覺是必不可少的。
審視麥卡勒斯的一生,濃郁的藝術家氣質造就了她強烈的唯我主義,她害怕孤獨,在追逐浪漫關係的過程中往往做出極端的行爲,傷害對方的同時也傷害到自己。她的這些特質也反映在她的作品中,使得作品擁有強烈的戲劇性,人物特徵鮮明、行爲古怪,甚至有點荒誕,給讀者極強的感官刺激。正因如此,她的主要作品幾乎都被改編成話劇、電影或電視節目。通過閱讀麥卡勒斯的這些代表作,讀者可以窺探到她北上漂泊追求夢想的情感體驗,和她怎樣最終成爲一代文學大師的痛苦而精彩的歷程。
小二
2017年1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