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什麼使我欽敬——讀《走近李煥政》 (第1/2頁)
陳忠實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認識李煥政是在1987年秋天。他和我作爲中共十三大代表赴京開會,前後大約有10天相聚相隨的時間。那時他是榆林地區專員,第二年就調進西安做中共陝西省紀律檢查委員會書記,直到在這個崗位上退休。在這十四五年不短的時段裏,我作爲省委候補委員,參加省委各種主題的許多會議,都會看到他,或是在大廳裏看着他坐在莊嚴的主席臺上,或是聽他作報告或發表講話,或是在會場走道餐廳飯桌碰面,應該說是很熟悉了。然而,我和他的接觸卻也只停留在“面熟”這個層面上。我沒有和他單獨接觸過一回,無論公事或私事,連一次個人交談或聚餐的過程都沒有,十幾年竟然已經過去了。
從見第一面直到看到劉鳳梅寫的《走近李煥政》書稿之前,他留給我的印象就是那張類近關中農民的臉和一雙笑起來眯成一道縫的眼睛。這樣的臉和這樣的眼睛,你在關中的鄉村裏或人頭攢動的集市上都會碰到,無論他穿着中山裝或者西裝,都不能影響這種臉色和眼光裏給人的善良誠實以及由此產生的踏實信賴的感覺。感覺也僅僅限定在這樣的層面上。當我讀完《走近李煥政》書稿,一個有棱有角的活生生的李煥政站在我的面前。確切地說,在我讀到接近一半頁碼的時候,原有的淺層面的印象就打破了。恰如這本書的書名,我在走近李煥政。走近了,感受一個人的呼吸,感受一個人的內心世界的脈搏,感受一種飽滿的情感的波動,感受一種思想的力度和厚度,感受一種性格的魅力,也感受一種令人欽敬的靈魂世界的純粹和潔淨。我甚至有點懊悔,這樣優秀的一個人,認識十四五年了,卻根本不瞭解。我清醒地知道這主要出於我性情裏的弱點,把自己的事儘可能做好,不要干擾這些身負重任的“高官”的工作,也免得造成攀爬的負面影響。現在看來,起碼錯失了了解一個真正的共產黨人的機會,好在《走近李煥政》彌補了這種缺憾。
我在閱讀一個人的心靈史。這個人堪稱一個真正的人。一個真正的共產黨人。
讀着這個人童年的生活環境,父親在麥田和牛圈裏的勞作,母親在紡車和織布機上的身影,農家鐵鍋裏舀出的飯食,簡陋的私塾學堂裏的格局,乃至在鄉村集市上難得得到的一塊糖,都令我眼熱耳熟,甚至迷亂,以爲在溫習自己的童年生活。想來也不奇怪,我的故鄉原也屬長安縣管轄,生產程序生活習俗尤其是生產發展水平,基本一致。李煥政最初受到父親和母親關於做人的基本規範的教育和影響,對於他後來形成誠樸無華忠誠正直乃至剛烈不屈的個性,當爲基石。他少年時代的這種生活環境和影響,對於剛剛誕生的新中國的呼應幾乎是自然的本能的事。16歲,一個在今天看來屬於撒嬌任性的少年,在李煥政卻已經接受了革命的基本理論和訓練,懷着改造世界的大志和熱情,遠離長安家鄉,踏上北去榆林的征途。他的抱負他的襟懷和他在危難時期所顯示的凜然正氣,雖然遠遠不是他的父輩所可比照,然而依然可以感到那個最初形成的做人的基石的最結實的力量。
在普通民衆和龐大的幹部隊列裏,李煥政已經是職位很高的領導幹部了;在李煥政這樣很高職位上的幹部,自解放以來到現在,統計起來也應該是一個不小的數字,在這個數字裏,他又是普通的默默無聞的一位。我的感動正發生在這裏。一個從最基層成長起來走到很高職位的領導幹部,沒有過關於個人突出的或一般的宣傳(公務活動除外),似乎沒有驚天動地的壯舉,似乎默默無聞。然而打開了《走近李煥政》,就打開了一個人堪爲驚心動魄的生命史。在這個人的生命頁碼上,記錄的不是個人盈了虧了胖了瘦了哭了笑了,而是強烈地直接地映現着一個地區乃至整個國家的發展和挫折的大命運,展示出共產黨在50年以來執政歷程中成功的輝煌,令人扼腕的錯失,以及在新的形勢下所潛存的障礙。如此具體,如此生動,如此感人。正是如李煥政這樣一批既富於政治自覺又富於革命道德的幹部,推進着黨的事業,創造着國家和民族的未來。
我沒有必要複述李煥政人生歷程中那些感動人也啓示人的太多的事,任誰打開這本書就很難放下停止閱讀。我只能說最讓我欽佩的兩點。其一,就是這個人開創建設事業的魄力和決斷力。在榆林發現令世界震驚的優質大煤田的時候,在資金困擾勘探和開發的關鍵時刻,李煥政斷然拍板,那個缺口資金“我拿”。這個錢似乎不屬於一個地方的投資範圍。更令人驚詫的是,榆林有史以來的第一條鐵路,竟然是按李煥政設計的走向定案直到修成,他說服了鐵路專家和領導,把原有的方案放棄了,不單是出於榆林的地方利益,而是更科學更符合大局的利益。還有在水庫指揮部蹲守的三天三夜,就爲着保一庫在榆林沙漠裏珍貴的水,他甘願冒着風險,經過準確判斷而不是盲目蠻幹……如此等等。我讀到這些令人震撼甚至令人揪心的情節時,往往忍不住一次又一次慨嘆,這個人竟然潛藏着如此巨大的創造活力,如此強烈的創造慾望和創造智慧。具有創造能力和創造智慧的人並不少見,關鍵是把這種寶貴的能力和智慧投向何處,纔是人的生命價值生命意義的高與下、重與輕的鑑別。李煥政令人欽佩和獲得當地民衆熱愛的最重要之點,他把包含着能力和智慧的能量,釋放在邊城榆林的土地和沙漠上,應該說是帶有改變歷史命運的一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