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什麼使我欽敬——讀《走近李煥政》 (第2/2頁)
陳忠實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其二便是李煥政的人格品質。對於李煥政這樣的政壇高位的人說人格品質,其核心在於政治品質。十年浩劫的“文革”,對於走上革命路途開始進入地方政權核心的李煥政,是一場生與死血與火的鍛鑄和考驗。那時候他剛剛30出頭,在那場錯綜複雜變幻莫測又裹着堂皇理論的運動中,進行理論的判斷是十分困難的,決定一個人行爲走向的關鍵性因素裏就突顯出個人品質,包括政治品質和道德範疇的品質。我以爲,正是這個品質決定着李煥政在長達十年的劫難裏,保持着一個共產黨人的規範,災難自然是不可躲避的了。他兩次長達一年多時間的逃亡,不僅是躲避個人災難和迫害,而且是以這種行動表示了對某種錯誤路線的拒絕,既然扭轉不了乾坤,卻也決不助紂爲虐決不同流合污。有一個細節使我心顫,他在逃回長安農村半年之後,聞聽革委會成立而以爲秩序恢復,便返回榆林,妻子告訴他榆林武鬥和對革命幹部的迫害更殘酷了,推他趕緊逃走。到家沒坐10分鐘又逃出門來,大雪地裏輾轉多日又躲回長安農村。還有一個細節耐得咀嚼,造反派以某種許諾誘他入夥時,他清醒而又堅決地拒絕了。雖然這種拒絕招來更深的報復性的災難,卻也拒絕了變節投降,拒絕了投機鑽營,拒絕了齷齪和骯髒,保持了作爲一個黨的地方領導幹部的政治品質,也保持了作爲一個人的純粹道德層面上的純潔。恐怕再沒有比“文革”這面更能檢測人的精神、思想和品質的大鏡更爲嚴峻的鏡子了,李煥政可以永遠自信於那個全過程。
如果說“文革”是一種很難復發的畸形事件,那麼,和平發展環境下的改革開放時期,作爲執政黨生死存亡的最重大命題,即反腐敗,也是全黨全社會最關注的命題,李煥政又恰恰置身於這樣的崗位上。李煥政堅持黨的紀律,毫不手軟地懲治了一批貪官污吏。我更欽佩的是他爲預防和堵塞經濟犯罪所採取的富於創造思維的措施,健全了管理程序,顯示出律治的科學性。這樣防止幹部墮落以至犯罪的指導思想,比之單純的懲治要主動得多。這些也都屬於他的神聖職責,不說也罷,我感動的是當有人公開阻礙甚至無視黨所賦予他的這種神聖職責的時候,不是一般人的干擾與破壞,而是我們習慣上所說的潛藏着不盡意蘊的所謂“有來頭”的人企圖背離那個神聖意義的事情發生時,也就清楚地看見了了不起的李煥政。我在浩繁的可以讚譽溢美一個人的詞彙中,選取了“了不起”這個詞。我很自然地選用了這個詞。我覺得李煥政確鑿了不起。這樣的來自“有來頭”的壓力的事件書裏寫到過兩次。我能充分想象李煥政的艱難,因而更敬重他的以黨紀國法爲生命的那種崇高感和神聖感,也充分感受到了正義對於邪惡的一種凜然,甚至在一瞬間浮出“拗相公”的名字來。歸結一句,李煥政以自己的行爲彰示出一個共產黨人的品質規範。
李煥政對人民羣衆的那份自始至終的誠愛,貫穿着他全部從政生涯,也貫穿在這本傳記作品裏。他在理髮鋪理髮時,對那位生活困難的理髮師的舉動,令我眼熱淚湧,又恰好對比着他對兒女和親屬的嚴厲,使我聯想到毛澤東處理親屬的諸多感人事蹟。人的心靈世界有許多層面,掀開李煥政的每一個層面,我看到的都是潔淨與坦然,這是很難很難的事。
劉鳳梅的這部著作,佔有大量的生動鮮活的資料,下了工夫;她選擇了不加修飾的最平實的文字風格,更貼近傳主本人的氣質特徵,這應該是藝術創作的大境界,非深厚的功力而難爲;對傳主思想和精神世界的理解,包括對傳主大批資料的選擇,顯示着作者的價值取向和審美取向,我依此而看到了劉鳳梅同樣令我敬重的精神品質,不單是寫作才能。
2004.1.19於雍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