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波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爲《東方》的社會倫理漫談專欄寫文章時,我懷有一種特殊的責任感,期待自己的工作能爲提高社會的道德水平做出一點貢獻。然而作爲中國的知識分子,隨時保持內省的狀態是我們的傳統,不能丟掉。
我記得在我之前寫這個專欄的何懷宏先生,寫過一篇討論全社會的道德水平能否隨經濟發展提高的文章,得出了“可以存疑”的結論。對於某些人來說,何先生的結論不能令人滿意。結論似乎應當是可以提高而且必須提高。如果是這樣,那篇文章就和大多數文章一樣,得到一種號召積極行動的結論。
號召積極行動的結論雖好,但不一定合理。再說,一篇文章還沒有讀,結論就已知道,也不大有趣。我認爲,目前文化界存在着一種“道德保守主義”,其表現之一就是多數文章都會得到這種結論。
在道德這個論域,假如不持保守的立場,就不會一味地鼓吹提高全社會的道德水平。舉例言之,假如你持宋儒的觀點,就會認爲,全社會沒有了再醮的寡婦,所有的女孩子都躲在家裏等待“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道德水平就是很高的,應該馬上朝這個方向努力;而假設你是“五四”之後的文化人,就會認爲這種做法道德水平有多高是有問題的,也就不急於朝那個方面努力。這個例子想要說明的是,當你急於提高全社會道德水平時,也許已經忽略了社會倫理方面發生的變革;而且這種變革往往受到了別的因素的影響,實際上是不可避免的。事實上,因爲我們國家很大一部分人的生活方式正在改變,這種變革也正在發生,所以如何去提高道德水平是個最複雜的問題;而當我們這樣提出問題時,也就喪失了提高道德水平的急迫感。
前年夏天,我到外地開一個會——在此聲明,我很少去開會,這個會議的伙食標準也不高——看到一位男會友穿了一件文化衫,上面用龍飛鳳舞的筆跡寫着一串英文:OK, Let’s pee!總的來說,這個口號讓人振奮,因爲它帶有積極、振奮的語調,這正是我們都想聽到的。但是這個pee是什麼意思不大明白,我覺得這個字念起來不大對頭。回來一查,果不出我所料,是尿尿的意思。搞明白了全句的意思,我就覺得這話不那麼激動人心了。衆所周知,我們已過了要人催尿的年齡,在小便這件事上無須別人的鼓勵。
我提到這件事,不是要討論如何小便的問題,而是想指出,在做一件事之前,首先要弄明白是在幹什麼,然後再決定是不是需要積極和振奮。
這只是我個人的意見,當然,有些人在這類事情上一向以爲,無論乾的是什麼,積極和振奮總是好的。假如倒回幾年,到了“文化革命”裏,連我也是這樣的人。當年我堅信,一切方向問題都已解決,只剩下一件事,“毛主席揮手我前進”,所以在回憶年輕時代的所作所爲之時,唯一可以感到自豪的事就是:那段時間我一直積極而振奮,其他的事都只能令我傷心。
我個人認爲,一個社會的道德水準取決於兩個方面,一是價值取向,二是在這些取向上取得的成就。很顯然,第一個方面是根本。倘若取向都變了,成就也就說不上,而且還會適得其反。因此,要提高社會的道德水準就要解決兩方面的問題:一、弄清哪一種價值取向比較可取;二、以積極進取的態度來推進它。坦白地說,我只關心第一個問題。換言之,我最關心pee是要幹什麼,在搞明白它是什麼意思之前,對OK, Let’s中包含的強烈語氣無動於衷。我知道自己是個挺極端的例子;另一種極端的例子是對幹什麼毫不關心,只關心積極進取,狂熱推動。我覺得自己所處的這個極端比較符合知識分子的身份,併爲處於另一極端的朋友捏一把冷汗。假如他們湊巧持一種有益無害的價值取向,行爲就會很好;假如不那麼湊巧,就要成爲一種很大的禍害。因爲這個緣故,他們的一生是否能於社會有益、於人類有益,就不再取決於自己,而是取決於機遇。正因爲有這樣的人存在,思考何種社會倫理可取的人的責任就更重大了。
我本人關心社會倫理問題,是從研究同性戀始。我做社會學研究,但是這樣一個研究題目當然和社會倫理問題有關係。現在有人說,同性戀是一種社會醜惡現象,我反對這種說法,但不想在此詳加討論——我的看法是,同性戀是指一些人和他們的生活,說人家是種社會現象很不鄭重。我要是說女人是種社會現象,大家以爲如何?——我只想轉述一位萬事通先生在澡堂裏對這個問題發表的宏論,他說:“同性戀那是外國的高級玩藝兒,我們這裏有些人就會趕時髦……這艾滋病也不是誰想得就配得的!”在他說這些話時,我的一位調查對象就在一邊坐着。後者告訴我說,他的同性戀傾向是與生俱來的。他既不是想趕時髦,也不是想得艾滋病。他還認爲,生爲一個同性戀者,是世間最沉重的事。我想,假如這位萬事通先生知道這一切,也不會對同性戀做出輕浮、趕時髦這樣的價值評判,除非他對自己說出的話是對是錯也不關心。我舉這個例子是想說明:倫理道德的論域也和其他論域一樣,你也需要先明白有關事實才能下結論,而並非像某些人想象的那樣,只要你是個好人,或者說,站對了立場,一切都可以不言自明。不管你學物理也好,學數學也罷,都得想破了腦袋,才能得到一點成績;假設有一個領域,你在其中想都不用想就能得到大批的成績,那倒是很開心的事。不過,假如我有了這樣的感覺,一定要先去看看心理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