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波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精彩段落
全書最精彩的一章,是“魚王”一章。盜魚賊伊格納齊依奇在江上下了排鉤(對於魚兒來說,這是相當於化骨綿掌的陰毒手段),鉤中了魚王。在收鉤時,伊格納齊依奇(這個惡棍)不小心也糾纏到排鉤裏,被拉下水去,處於求生不得求死不能的境地。這時該惡棍回想起平生所做的惡事,想到其中最卑劣的一件事是凌辱了愛他的姑娘:
他讓那唯命是從的姑娘站在陡峭的河岸上,讓她轉過臉去對着河灘,拉下她身上的厚絨褲,褲子上粗針疏線縫着顏色雜亂的扣子,就是釦子給他的印象比什麼都深。
我們也能想象到那條絨褲和那些釦子,這裏深藏着多少辛酸!作家的仁厚之處在於叫該惡棍也感到了這份辛酸。雖然他還是把姑娘踢下水去了,但是在最後的時刻,他又想起這些事情,承擔了自己的罪孽:
你就讓這個女人擺脫掉你,擺脫掉你犯下的永世難饒的罪過吧!在此之前你要承受全部苦難,爲了自己,也爲了天地間那些此時此刻尚在作踐婦女、糟蹋她們的人。
對於做過的惡事,不是靠請求對方原諒來解脫,也不歸於忘卻,而是自己來承擔良心的譴責,這是何等坦蕩的態度!這種良知出現在該惡棍身上,又是那樣的合乎情理。所以我們可以說:江上的排鉤不是道德法庭的判決,而是人性演出的舞臺,這兩者在文學上的分量,真不可同日而語。
沉重的段落
全書中最夾纏不清的段落,要算“黑羽翻飛”這一章開頭所寫的一羣城裏人下鄉去偷魚,然後又寫當地人有一年爲了掙錢,打死了很多的鳥兒。作者用卑劣行爲之類的字眼兒形容這類行爲,而對當地人的偷魚和打死少量的鳥兒採取寬容的態度。細查作者的邏輯,似乎僅僅爲了餬口的殺戮是可以的,而爲了貪慾的殺戮是不可以的。這就讓人想起朱熹對“飲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和“存天理、滅人慾”的調和處理:人要喫飯,是爲天理;人要美食,是爲人慾。這種議論簡直貽人以笑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