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娜215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戰國之世,秦國雖以強勢力壓天下成爲七國之首,然就文化而言,無論是根基還是形式,尚遠遠不如中原六國。
會造成這一結果的原因並非是秦國地處邊陲,外來文化影響不到。恰恰相反,秦國可以說是七個大國中外來人口流動最多的國家,會有此結果,實則是因爲秦國的文化建有壁壘。
在孝公允商鞅變法之時,商君便定下了治理秦國的方針,那便是統一賞賜、統一刑罰、統一教化。
前二者在秦國崛起道路上發揮出了巨大的力量。
統一賞罰使得秦國上下一心,要得到賞賜唯有戰,要避免刑罰也只有戰,賞罰二字便將秦國所有人都綁在了秦國這輛無法停止的戰車之上,而統一教化更是讓這二點能夠實行的重要保障。
爲何?
因爲在商君的計劃中,統一教化的目的是要讓秦國的民衆們知道唯一能夠讓自己成功的地方那就是戰場。
而要達成這一目的,自然不能讓別人的學說進入秦國並且發揚開來。
沒錯,秦國從商鞅變法開始一直到現在,在自己的地盤上都建立起了一座高牆。這座高牆以內是秦國的崇戰文化,牆內的民衆從來不覺得自己熱愛戰爭是有錯的,甚至於他們看來,青壯年就應當求戰,老弱者可以來守護家園,死者不因上戰場後悔,生者不應當勸說別人不上戰場,這從出生就開始嚮往戰爭的信念一直到棺材板蓋上之後才能結束。
因此,秦國不允許任何人跑到秦國來建設私人的學說,並且收納學子傳授學問,也就是完全禁止“私學”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