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娜215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秦國推動國籍一事傳到東方六國之時,大部分人都覺得秦人多此一舉,還要耗費大力氣去整理戶籍,簡直是錢多了燒的。
但真的是白費力氣嗎?同樣的討論也在秦國的咸陽宮內進行着。
秦國實施這一制度已有近半年,越來越多的客卿加入了秦國國籍。但是,建國籍這一制度看起來並沒有給國家帶來任何的改善,反倒是頗爲勞心勞力,於是自然有人提出了不同意見。
奏書被直接遞到了秦王手中,嬴政沒有將之壓下,反而在大朝會之時提起,讓朝堂中臣子自由論述。
戰國七雄之間經歷了長時間的兼併,大家最初時候都是周天子所分封的諸侯,雖然後來造反的造反,自立的自立,但在成了王之後,衆人還是用着同樣的方法分封底下的人。
其實所有人都知道這樣的制度不好,自己能造反,下頭的人自然也能,奈何沒有別的更好的辦法。地太大,管不了,這就是最大的問題。
在咸陽宮朝堂上,呂安如此說道:“之所以當年周天子採用了分封制治國,就是因爲單靠他一人以及一個周國政府無法管理偌大的天下,方纔用了分級管理的方法。”
所謂分級管理法就是周天子只管理諸侯,然後由諸侯管理卿大夫,卿大夫管理士,士管理最底層的庶民,庶民管理奴隸,層層遞進。
周天子僅負責外交和軍事,並不負責管理最底層的民衆,民生如何與他無關,諸侯國內發生什麼亦是和他無關。
“在這樣的管理模式下,庶民只認士,不識卿大夫,而卿大夫知道自己有多少個士,卻不知道封地有多少庶民。”呂安道,“士只效忠於卿大夫,卻並不會效忠卿大夫所效忠的諸侯,所以一旦某個卿大夫背叛了,那麼他底下被他所管理的士階層以及士所管理的庶民也會跟着他一同背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