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歌苓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頭一次見到陳沖時,她還是個地道的孩子。那是在上海的錦江賓館,我父親在那兒包了間房寫作。陳沖當時十八歲,剛得了“百花獎”。她梳兩根短辮,在兩邊肩膀上甩來甩去,更顯得她好動,是孩子氣的那種好動。她穿一件米色的細燈芯絨襯衫,下面配一條同樣布料、色彩、式樣的長裙子,是牛仔風格的,一看就和街上流行的花紅柳綠、燙頭髮區別極大。我剛說她的衣着別緻,她馬上告訴我:“這是自己做的!”
她哥哥陳川也馬上補充:“我妹妹穿得最破!”
我懂他的意思是指樸素。我當時還是一個女軍人,一條軍褲加一件便裝襯衫,辮子盤在頭上,似乎與陳沖的樸素做伴兒。
其實在見她前,有關她的故事就聽得不少了。我的繼母俞平也是位電影明星,恰和陳沖在《青春》中同時擔任主角:“一個演軍醫,一個演小啞巴亞妹。那是陳沖的第一部電影,也是她的成名作。我的這位媽媽回家來總講到陳沖。她說:“沒見過這麼靈的小姑娘——從來沒演過戲,導演一說就明白,戲馬上到位!比那些在電影界混幾十年的人強太多了!”也談到她的其他:愛讀書——有空就捧一本英文書,一個人躲着,嘴裏嘰裏咕嚕的。還有就是愛喫零食——身邊總帶個餅乾盒子,裏面是話梅、糖果,只要一聽這隻盒子響,大家都逗她:“好哇,陳沖,逮着你啦!又喫什麼呢?”繼母的總結是:“才十五歲,完全是個孩子嘛!再懂事,書讀得再多,畢竟是個孩子!”
當時我聯想到自己,十二歲進軍隊歌舞團,軍紀嚴明,絕對不能喫零嘴,加上那幾塊錢軍餉也實在買不來什麼高級零嘴,我就把一隻信封裝了白砂糖放在軍服口袋裏,再放一把小湯匙,實在饞了,就舀一匙砂糖飛快填進嘴裏,再裝着沒事似的東張西望,偷偷吮吸着在嘴裏慢慢溶化的甜。因此我聽到繼母講到陳沖喫零嘴,就有了一份非常的理解。當時中國的國情造就了一批早熟的孩子,而孩子總不可能泯滅孩子的天性。
成了“百花獎”影后的十八歲的陳沖仍是童趣十分。她很少有安靜的時候,在賓館的房間裏,一會兒坐沙發上,一會兒又坐地毯上。一聽我爸錄音機中的古典交響樂,她馬上建議:“咱們來跳舞吧!”她將音樂換成了“披頭士”,即興地跳起來,又是轉,又是跺腳,還不斷煽動我,“來呀來呀,你不是跳舞的嗎?”
我說:“我沒學過這種舞!”
她說:“這舞不用學,高興怎麼跳就怎麼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