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愛玲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大概也是這樣想。
有一天我們房客的女傭買了一塊,一角蛋糕似地擱在廚房桌上的花漆桌布上。一尺闊的
大圓烙餅上切下來的,不過不是薄餅,有一寸多高,上面也許略灑了點芝麻。顯然不是炒年
糕一樣在鍋裏炒的,不會是“炒爐餅”。再也想不出是個什麼字,除非是“燥”?其實“燥
爐”根本不通,火爐還有不幹燥的?
《八千歲》裏的草爐餅是貼在爐子上烤的。這麼厚的大餅絕對無法“貼燒餅”。《八千
歲》的背景似是共黨來之前的蘇北一帶。那裏的草爐餅大概是原來的形式,較小而薄。江南
的草爐餅疑是近代的新發展,因爲太像中國本來沒有的大蛋糕。
戰後就絕跡了。似乎戰時的苦日子一過去,就沒人喫了。
我在街上碰見過一次,擦身而過,小販臂上挽着的籃子裏蓋着布,掀開一角露出烙痕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