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愛玲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有些圖畫是我永遠忘不了的,其中只有一張是名畫,高更的《永遠不再》。一個夏威夷女人裸體躺在沙發上,靜靜聽着門外的一男一女一路說着話走過去。門外的玫瑰紅的夕照裏的春天,霧一般地往上噴,有昇華的感覺,而對於這健壯的,至多不過三十來歲的女人,一切都完了。女人的臉大而粗俗,單眼皮,她一手托腮,把眼睛推上去,成了吊梢眼,也有一種橫潑的風情,在上海的小家婦女中時常可以看到的,於我們頗爲熟悉。身子是木頭的金棕色。棕黑的沙發,卻畫得像古銅,沙發套子上現出青白的小花,螺鈿樣地半透明,嵌在暗銅背景裏的戶外天氣則是彩色玻璃,藍天,紅藍的樹,情侶,石欄干上站着童話裏的稚拙的大鳥。玻璃,銅,與木,三種不同的質地似乎包括了人手捫得到的世界的全部,而這是切實的,像這女人。想必她曾經結結實實戀愛過,現在呢"永遠不再了",雖然她睡的是文明的沙發,枕的是檸檬黃花布的荷葉邊枕頭,這裏面有一種最原始的悲愴。不像在我們的社會里,年紀大一點的女人,如果與情愛無緣了還要想到愛,一定要碰到無數小小的不如意,齪齪的刺惱,把自尊心弄得千瘡百孔,她這裏的卻是沒有一點渣滓的悲哀,因爲明淨,是心平氣和的,那木木的棕黃臉上還帶着點不相干的微笑。彷彿有面鏡子把戶外的陽光迷離地反映到臉上來,一晃一晃。
美國的一個不甚著名的女畫家所作的《感恩節》,那卻是絕對屬於現代文明的。畫的是一家人忙碌地慶祝感恩節,從電竈裏拖出火雞,桌上有布丁,小孩在桌肚下亂鑽。粉紅臉,花衣服的主婦捧着大疊杯盤往飯廳裏走,廚房磚地是青灰的大方塊,青灰的空氣裏有許多人來回跑,一陣風來,一陣風去。大約是美國小城市裏的小康之家,才做了禮拜回來,照他們墾荒的祖先當初的習慣感謝上帝給他們一年的好收成,到家全都餓了,忙着預備這一頓特別豐盛的午餐。但雖是這樣積極的全家福,到底和從前不同,也不知爲什麼,沒那麼簡單了。這些人儘管喫喝說笑,腳下彷彿穿着雨中踩溼的鞋襪,寒冷,粘搭搭。活潑卿溜的動作裏有一種酸慘的鐵腥氣,使人想起下雨天走得飛快的電車的脊樑,黑漆的,打溼了,變了很淡的鋼藍色。
叫做《明天與明天》的一張畫,也是美國的,畫一個妓女,在很高的一層樓上租有一間房間,陽臺上望得見許多別的摩天樓。她手扶着門向外看去,只見她的背影,披着黃頭髮,綢子浴衣是陳年血跡的淡紫紅,罪惡的顏色,然而代替罪惡,這裏只有平板的疲乏。明天與明天……絲襪溜下去,臃腫地堆在腳踝上;旁邊有白鐵牀的一角,邋遢的枕頭,牀單,而陽臺之外是高天大房子,黯淡而又白浩浩,時間的重壓,一天沉似一天。
畫娼妓,沒有比這再深刻了。此外還記得林風眠的一張,中國的洋畫家,過去我只喜歡一個林風眠。他那些寶藍衫子的安南、緬甸人像,是有着極圓熟的圖案美的。比較回味深長的卻是一張着色不多的,在中國的一個小城,土牆下站着個黑衣女子,背後跟着鴇婦。因爲大部分用的是淡墨,雖沒下雨而像是下雨,在寒雨中更覺得人的溫暖。女人不時髦,面目也不清楚,但是對於普通男子,單隻覺得這女人是有可能性的,對她就有點特殊的感情,像孟麗君對於她從未見過面的未婚夫一樣的,彷彿有一種微妙的牽掛。林風眠這張畫是從普通男子的觀點去看妓女的,如同鴛鴦蝴蝶派的小說,感傷之中不缺少斯文扭捏的小趣味,可是並無惡意,普通女人對於娼妓的觀感則比較複雜,除了恨與看不起,還又有羨慕着,尤其是上等婦女,有其太多的閒空與太少的男子,因之往往幻想妓女的生活爲浪漫的。那樣的女人大約要被賣到三等窯子裏去才知道其中的甘苦。
日本美女畫中有著名的《青樓十二時》,畫出藝妓每天二十四個鐘點內的生活。這裏的畫家的態度很難得到我們的瞭解,那倍異的尊重與鄭重。中國的確也有蘇小妹、董小宛之流,從粉頭羣裏跳出來,自處甚高,但是在中國這是個性的突出而在日本就成了一種制度——在日本,什麼都會成爲一種制度的。藝妓是循規蹈矩訓練出來的大衆情人,最輕飄的小動作裏也有傳統習慣的重量,沒有半點遊移。《青樓十二時》裏我只記得丑時的一張,深宵的女人換上家用的木屐,一隻手捉住胸前的輕花衣服,防它滑下肩來,一隻手握着一炷香,香頭飄出細細的煙。有丫頭蹲在一邊伺候着,畫得比她小許多。她立在那裏,像是太高,低垂的頸子太細,太長,還沒踏到木屐上的小白腳又小得不適合,然而她確實知道她是被愛着的,雖然那時候只有她一個人在那裏。因爲心定,夜顯得更靜了,也更悠久。
這樣地把妓女來理想化了,我能想到的唯一解釋是日本人對於訓練的重視,而藝妓,因爲訓練得格外徹底,所以格外接近女性的美善的標準。不然我們再也不能懂得谷崎潤一郎在《神與人之間》裏爲什麼以一個藝妓來代表他的"聖潔的Madonna"。
說到歐洲的聖母,從前沒有電影明星的時候,她是唯一的大衆情人,歷代的大美術家都替她畫過像。其中有這樣的畫題:"有着無瑕的子宮的聖母。"從前的OomphGirl等於現在的WombGirl。但現代的文明人到底拘謹得多。絕對不會那麼公然地以"無瑕的子宮"爲號召了。
歐洲各國的聖母,不論是荷蘭的,絲絲縷縷披着稀薄的金色頭髮,面容長而冷削,金的,玉的,寂寞的,像瑪琳黛德麗;還是意大利的,農田裏的,擺水果攤子的典型,重重的青黑的眉眼,多肉,多嬌;還是德國的,像是給男人打怕了的,凸出了淡藍的大眼睛,於驚恐中生出德國人特別喜歡的那種活潑婀媚;美的標準不同,但是宗教畫家所要表現的總是一個天真的鄉下姑娘,極度謙卑,然而因爲天降大任於身,又有一種新的尊貴,雙手捧了皇兒,將來要以他的血來救世界,她把他獻給世界。畫家無法表現小兒的威權智慧,往往把他畫成了一個滿身橫肉的,老氣的嬰孩。有時候他身上覆了輕紗,母親揭開紗,像是賣弄地揭開了貴重禮物的盒蓋。有時候她也逗着他玩,或是溫柔地凝視着懷中的他,可是旁邊總彷彿有無數眼睜睜的看戲的。
單隻爲這緣故我也比較喜歡日本畫裏的《山姥與金太郎》,大約是民間傳說,不清楚兩人是否母子關係,金太郎也許是個英雄,被山靈撫養大的。山姥披着一頭亂蓬蓬的黑髮,豐肥的長臉,眼睛是妖淫的,又帶着點瀟瀟的笑,像是想得很遠很遠;她把頭低着,頭髮橫飛出去,就像有狂風把漫山遍野的樹木吹得往一邊倒。也許因爲傾側的姿勢,她的乳在頸項底下就開始了,長長地下垂,是所謂"口袋奶",蟹殼臉的小孩金太郎偎在她胸脯上,圓睜怪眼,有時候也頑皮地用手去捻她的乳頭,而她只是不介意地瀟瀟笑着,一手執着描了花的博浪鼓逗着他,眼色裏說不出是誘惑,是卑賤,是涵容籠罩,而胸前的黃黑的小孩子強兇霸道之外,又有大智慧在生長中。這裏有母子,也有男女的基本關係。因爲只有一男一女,沒人在旁看戲,所以是正大的,覺得一種開天闢地之初的氣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