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隙碎筆 4 (第3/4頁)
史鐵生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六
再有,以福樂爲許諾——你只要如何如何,便可抵達俗人不可抵達的極樂之地——這在邏輯上太近拉攏。以拉攏來推銷信仰,這“信仰”非但靠不住,且很容易變成推銷者的福利與權柄。
比如瀟灑的人,他只要說一句“小樂足矣,不必天堂”,便可棄此信仰於一旁,放心大膽去數鈔票了。是嘛,天堂唯樂,貪官也樂,天堂尚遠,鈔票卻近,況乎見樂取小,豈不倒有風度?我是說,以福樂相許,信仰難免混於俗行。
再看所謂的“虔誠者”。福樂許諾之下的虔誠者,你說他的終極期待能是什麼?於是就難辨哪一筆捐資是出於愛心,哪一筆獻款其實是廣告,是盯着其後更大的經濟收益。你說這是不義,但“聖者”可以隔世投資以求來生福樂,我輩不才,爲什麼就不能投一個現世之資,求福樂於眼下?商品社會,如是種種就算無可厚非,但不知不覺信仰已納入商業軌道,這纔是問題。邏輯太重要,方法太重要,倘信仰不能給出一個非同凡響的標度,神就要在俗流中做成權貴或巨賈了。
再說最後的麻煩。天堂若非一個信仰的過程,而被確認爲一處福樂的終點,人們就會各顯神通,多多開闢通往天堂的專線。善行是極樂世界的門票,好,施財也算善行,燒香也算,說媒也算,殺惡人(我說他惡)也算,強迫他人行“善”(我說是善)也算……什麼?我說了不算?那麼請問:誰說了算?要是誰說了都不算,這“信仰”豈不作廢?所以終於得有人說了算——替天行道。於是,造人爲神的事就有了,其惡果不言自明。關鍵是,這樣的事必然要出現,因爲:許諾福樂原非神之所爲,乃人之所願,是人之貪婪釀造的幻景,人不出面誰出面?
七
看看另一種信仰是怎麼說吧:人是生而有罪的。這不僅是說,人性先天就有惡習,因而懺悔是永遠要保有的品質,還是說,人即殘缺,因而苦難是永恆的。這樣的話不大招人喜歡,但卻是事實(非人之所願,恰神之所爲)。不過,要緊的還不在於這是事實,而在於因此信仰就可能有了非同凡響的方向。
看見苦難的永恆,實在是神的垂憐——唯此才能真正斷除迷執,相信愛才是人類唯一的救助。這愛,不單是友善、慈悲、助人爲樂,它根本是你自己的福。這愛,非居高的施捨,乃謙恭地仰望,接受苦難,從而走向精神的超越。這樣的信仰纔是衆妙之門。其妙之一:這樣的一己之福人人可爲,因此它又是衆生之福——不是人人可以無苦無憂,但人人都可因愛的信念而有福。其妙之二:不許諾實際的福樂,只給人以智慧、勇氣和無形的愛的精神。這,當然就不是人際可以爭奪的地位,而是每個人獨對蒼天的敬畏與祈禱。其妙之三:天堂既非一處終點,而是一條無終的皈依之路,這樣,天堂之門就不可能由一二強人去把守,而是每個人直接地諦聽與領悟,因信稱義,不要誰來做神的代辦。
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