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隙碎筆 5 (第6/17頁)
史鐵生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十七
人所以成爲人,人類所以成爲人類,或者人所以對類有着認同,並且存着驕傲,也是由於記憶。人類的文化繼承,指的就是這記憶。一個人的記憶,是由於諸多細胞的相互聯絡,諸多經驗的積累、延續和創造;人類的文化也是這樣,由於諸多個體及其獨具的心流相互溝通、繼承和發展。個人之於人類,正如細胞之於個人,正如局部之於整體,正如一個音符之於一曲悠久的音樂。
但這裏面常有一種悲哀,即主流文化經常地湮滅着個人的獨特。主流者,更似萬千心流的一個平均值,或最大公約數,即如詩人西川所說:歷史僅記錄少數人的豐功偉績/其他人說話匯合爲沉默。在這最大公約中,人很容易被描畫成地球上的一種生理存在,人的特點似乎只是肉身功能(比之於其他生命)的空前複雜,有如一臺多功能的什麼機器。所以,此時,藝術和文學出面。藝術和文學所以出面,就爲抗議這個最大公約,就爲保存人類豐富多彩的記憶,以使人類不單是一種多功能肉身的延續。
十八
生命是什麼?生命是永恆的消息賴以傳揚的載體。因那無限之在的要求,或那無限之在的在性,這消息必經某種載體而傳揚。就是說,這消息,既是在的原因,也是在的結果。否則它不在。否則什麼問題都沒有。否則我們無話可說,如同從不吱聲的X。X是什麼?廢話,它從不吱聲怎麼能知道它是什麼?
它是什麼,它就傳揚什麼消息,反過來也一樣,它傳揚什麼消息,它就是什麼。並非是先有了消息,之後有其載體,不不,而是這消息,或這傳揚,已使載體被創造。那消息,曾經比較簡陋,比較低級,低級到甚至談不上意義,只不過是蠕動,是顫抖,是隨風飄揚,或只是些簡單的慾望,由水母來承載就夠了,有恐龍來表達就行了。而當一種複雜而高貴的消息一旦傳揚,人便被創造了。是呀,當亞當取其一根肋骨,當他與夏娃一同走出伊甸園,當女媧在寂寞的天地間創造了人,那都是由於一種高貴的期待在要求着傳揚啊!亞當、夏娃、女媧,或許都是一種描畫,但那高貴的消息確實在傳揚,確實的傳揚就必有其確實的起點,這起點何妨就叫做亞當、夏娃,女媧和伏羲呢?正如神的在先於神的名,其名用了哪幾個字本無需深慮。傳說也正是這樣:亞當和夏娃走出伊甸園,人類社會從而開始。女媧和伏羲的傳說大致也是如此。
十九
但這消息已經是高貴得不能再高貴了嗎?只要你注意到了人性的種種醜惡,肉身的種種限制,你就是在諦聽或仰望那更爲高貴的消息了。那更爲高貴的消息,也許不能再經由蛋白質所建構的肉身來傳揚,不能再以三維的有形而存在,或者僅僅是因爲我們受這三維肉身的限制而不能直接與它相遇,甚至不能邏輯性地與之溝通,因而要以超越時空的夢想、描畫和祈禱來追尋它,來使這區區肉身所承載的消息得以遼闊,得以昇華。這便是信仰無需實證的原因;實證必爲有限之實,信仰乃無限之虛的呼喚。
二十
因而也可以猜想,生命未必僅限於蛋白質的建構,很可能有着千變萬化的形式,這全看那無限的消息要求着怎樣的傳揚了。但不管它有怎樣的形式(是以蛋白質還是以更高級的材料來建構),它既是消息的傳揚,就必意味着距離和差異。它既是無限,就必是無限個有限的相互聯絡。因此,個人便永遠都是有限,都是局部。那麼,這永遠的局部,將永遠地朝向何方呢?局部之困苦,無不源於局部之有限,因而局部的歡愉必是朝向那無限之整體的皈依。所以皈依是一條永恆的路。這便是愛的真意,愛的遼闊與高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