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鐵生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十八
接近堖畔山的山頂處,有一眼孤零零的窯洞,與吶喊山上的小廟隔河相望,三面土夯的矮牆圍成一個小院落。每天太陽最先照到它的西牆,最後離開它的東牆。窯裏安安靜靜地住着一對老人。老漢是全村最高壽的老漢,七十七歲。老婆兒是全村歲數最大的人,八十歲。老兩口自己過,不靠兒孫。並非是兒孫不孝,實在是兒孫的光景過得都還不如他們。老兩口養了二十幾只雞,養兩頭老母豬。二十幾只雞能下不少蛋,託人拿到集上賣了,一年下來夠一個人的糧錢。六七十塊錢就頂一千工分,交到隊裏,隊裏給分糧。兩隻老母豬一年下兒窩豬兒子,賣了,又夠一個人的糧錢還有富裕。
年富力壯的人不能這麼幹,否則就挨一頓批判,或者被公社來人綁一繩。那時懲罰農民的辦法只剩這一種,無論什麼罪,偷了一升黑豆也好,復辟了資本主義也罷,都是綁一繩。一根粗繩,五花大綁,推推操操地送走關個把月。
村裏人都羨慕這老倆口,認爲這老倆口前生必是做下好事。
知識青年們問:“咱村裏有老紅軍嗎?”
“噫——,那老漢就是。”
“打過仗嗎?”
“咳呀,那老漢就打過,炮彈把耳朵震得一滿聾下。”
“咱村有人見過毛主席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