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鐵生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十九
電影放映隊要來了,從縣城出發了,自下川往上川走,每到一個村子演一晚上。電影隊還在幾十裏外,消息就傳到清平灣,全村人都盼着。總共三部片子,《地道戰》、《地雷戰》、《列寧在十月》,各村任選一部。
娃娃們搬着指頭算日子,一面回憶起曾經看過的一部電影,就所有能想到的細節爭論不休,譬如:上了刺刀的步槍是否還能放響?倘能放響,何必不放響呢?兩個人刺刀對刺刀,你幹嘛不摟機子?你先摟機子,對方不就先“死他媽×”了嗎?然後說到拼刺刀的場面,娃娃們都興奮得捋胳膊挽袖子,跑到場院裏滾成一團,直到四元兒把五元兒的頭打出血。五元兒並不哭,用手捂住傷口,想把血捂回去。四元兒卻嚇得臉發白,實指望五元兒能把血捂回去。疤子正到場裏來,四元兒趕緊跑,所有的孩子都跑散,只剩了五元兒。五元兒既流了血,屁股上又捱了疤於兩腳,這才覺得委屈,一個人哭着回窯去。
年輕後生們在山上鋤地,從電影說到當兵;說到當兵喫國庫糧,每月還有好幾塊錢掙;說到趙家河有個人年昔當兵走了南方,來信說一股勁喫大米、白麪,往飽裏喫,不計數數;又說到有個人當了幾年兵回來,就分配在縣裏供銷社工作,一個月掙四十幾塊。“不用打仗它狗日的,咱也去當一回兵,怕不能?”“立個戰功回來,日那些媽的,再不要受。”打過仗的老漢們就嘲笑這些年輕人:“把你能成了什麼!炸彈一響,保險你狗日的趴下。”“三天不得過去,你狗日的就要想回窯摟老婆了。”“操心機關槍把你狗日的球打爛!”幾個老漢癟着嘴笑。
電影隊近了,離清平灣還隔着兩個村子,老鄉們就都跑去看了,走二十幾里路,看一回無數顆地雷亂炸,像是看焰火。婆姨女子們都穿了出門的衣裳。年輕的後生就可能買一包紙菸,享受享受,排場排場。地雷一炸,娃娃們都喝彩。清平川沒有電,電影隊自帶一部腳踏式人力發電機,樣子像自行車,兩個壯勞力輪流騎在上面拼力蹬。有時蹬機器的人光顧了看電影,看得入了迷,腳下的速度就放慢,於是電影的速度也放慢,銀幕上的光變暗,人物的對話走腔走調,地雷的爆炸聲也不同凡響。娃娃們又喝彩,大家都笑,覺得愈發有了看頭。
散了電影,再走二十幾里路回來,山路上灑滿月光,四處莊稼葉子響,一羣人吵吵嚷嚷,回味着各式各樣的地雷,嘲笑日本鬼子的醜態,以爲戰爭本來十分有趣。我們也去看,雖然幾部片子在北京都看過,但生活需要有點變化,需要紅火。有的老鄉要連着看五、六個晚上,不怕五、六個村子都選《地雷戰》。愛看打仗的人多,因此選擇片名上有“戰”字的,地雷又比地道顯見得紅火。
在清平灣演的那天,我們跟徐財說:“看《列寧在十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