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鐵生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二十
有一篇外國小說中寫過這麼一件事:一個負責計劃生育的官員,到貧民區去調查情況,兼而作一次“少生兒女可以使生活富裕起來”
的宣傳。那兒的人告訴她:“到了晚上,有錢人去看戲了,去跳舞了,去聽音樂會了,我們上哪兒?上牀。於是一個接一個的孩子就出世了。”
不過清平灣沒有牀,人都是睡炕。全村三百多人,大約一半是孩子。平均每家四、五個娃。少則兩、三個,多則八、九個。
村裏辦着小學校。小學校有一眼窯,一個老師,幾十個學生。
窯前的樹上掛一塊胡宗南留下的炮彈皮,上課下課時就把那炮彈皮“噹、噹、噹”地敲響。學生多是八、九歲,再小的學校不收,再大的就都能上山受苦,家長不讓來了。學生分成兩班,一個班在窯裏上課時,另一個班就在窯前寫字,因爲窯太小。輪在窯裏的不得不跟着老師朗朗地讀書:“胸懷祖國。”“胸——懷——祖——國”“不要看外頭!——放眼世界。”“放——眼——世——界”“不要看外頭!——敢教日月換”這時窯外的一個班不知出了什麼事,笑嚷聲震天響。老師出來猛吼幾聲,抓出一個來問,才知四元兒用墨水把自己兩腿之間的東西染成了藍色。老師把四元兒推搡到窯裏去罰站,剩下的孩子都安靜下來,紛紛跪在窯前的空地上撅着屁股寫“鳩山設宴和我交朋友”,寫二十遍。寫字的本子各式各樣,有從供銷社買來,也有用糊窗紙訂的。五元兒的本子竟是用裝肥皂粉的紙袋拆開後訂成的,那紙袋只可能從知識青年窯裏撿來。五元兒頭上的傷還沒好,纏着布條,轉着臉四處看,嘻嘻笑,手下寫得飛快。
老師是本村的,上過縣高中,眼睛近視得厲害,永遠眯着,不和你撞個滿懷絕不能發現你,發現你以後還要再看你一分鐘,然後微笑着叫出你的名字,不保證一定叫得對。
“幹嘛不配副眼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