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鐵生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9、回過頭來再說愛願。設若前述理解不錯,時間確是由人所體現的宇宙性質之一,那就不能以一概全,以時間概念去猜想“外部”。前面說過了:無限之所以在,必以有限的比襯爲前提。那麼就是說,大凡無限得以顯現處,必有有限在那兒猜想,否則無限就會壓縮爲零(或大爆炸之前的奇點)。那麼是不是說,“外部”只要存在,便必有其——類似於時間的——過程在展開,便必有其——作爲比襯的——有限系統存在?這有限系統不叫人也行,但總之是一種生命。我猜:生命並不是蛋白質的專利,生命可有其各式的形式與基質。
好了,“外部”要麼沒有,要麼就仍然是有限與無限的對峙。倘是後者,是有限感知與無限未知的永恆對峙,“輪迴”或“靈魂的延續”等等是否就已得到證明?——當然還是猜想。
10、再說“內部意義”。事實上我們也只能探討“內部意義”。其實這“內部意義”的優劣,剛纔已經說過了。再想強調的是:愛,必須首先是一種個體信奉,否則會導致思想的捆綁,精神價值一旦公有,結果難免又是專制。但是,愛,又必然是以關注他者爲特徵、爲己任的,自我封閉和拒斥他者恰恰是恨的根源。——這是另一種問題了,很大的問題,科學、哲學最終都要落實其中的問題。
11、說點另外的想法:我總以爲,未來的科學(尤其是物理等等)必要引入心理參數,即觀察或觀察點。其實“相對論”已然表明了這一點。現代物理學(比如“量子力學”和“測不準原理”)似乎也已證明,失去觀察的所謂“本質”,很可能是一種虛妄。因而我想:所謂永恆,即是有限與無限的永恆比襯,即是觀察與被觀察的永恆對峙,即是“我”與他者的永恆共存。
倘其真若如此,死是什麼呢?
鐵生
2005/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