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鐵生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其次是個特殊道理。那就是上次說過的,由於您特殊的人生遭際和敏感擅思的精神個性,您的心魂所到之處其他人未必都能走到(例如已經聽到過《丁一》以及您的其他一些作品難懂的議論),而這些地方或許正是您的獨特和深刻之處,如果與讀者錯失了,將是讀者的損失,也是您的損失。當然,在解讀作品方面,評論家承擔着更多的推介之責,但如果評論家因爲種種原因一時顧及不到,或一時也沒有看出呢?總之,我認爲與讀者多一點交流,是受讀者歡迎的一件事。
我之所以有激您出場的想法,還基於我個人的一點私見——當面說給您,不好意思啦!我認爲(我希望)您關於人生的那些思想應該爲更廣大的讀者瞭解並接受。您的人生苦難深重,如果是我,將無法想像怎樣支撐。但您成功地化解了,超越了。我在我的書上不止一次地爲您的命運鳴不平,但您在給我的信中卻說“您說命運對我不公,真也未必。四十幾歲時,忽然聽懂了上帝的好意,不由得心存感恩。”您自己不認爲自己有多麼不幸,而且從來都說得真誠而平靜,這讓我深受感動。您化解、超越人生苦難,靠的是對人生的悟解,靠的是思想的深度——正如外國人所說,理解了也就寬恕啦!我想,如果人人都理解和掌握了您的這些思想,還有什麼人生苦難不能化解不能超越呢?!您的這些思想,來自您的切身體驗,來自您對世界人生的根本勘悟,是在哲學和世界觀層面上討論問題,因而具有“徹底性”(不知這樣說是否合適)。由於它生於當下的現實苦難,貼近現實人生,比宗教思想(更不用說一般說教)有說服力,更能爲世間人接受,因而更“實用”,其“開心”作用無法描述,正所謂如魚在水,冷暖自知。世上無論何時何地,永遠會有苦難,面臨苦難,想一想您的存在,想一想您曾經走過的心路歷程,想一想您的那些思想,就會獲得智慧和力量。可惜現在人們滿眼都是黃金甲,都是——顧不上照管一下自己的內心,寧肯讓它空空荒荒,不知所終。您的思想來自沉潛的思考,沉潛不到一定深度無法真正理解,無法將其化爲自己內心的滋養。但不少人,也包括我,往往沉潛不下來。但我相信,總有人,永遠有人,而且會有越來越多的人,意識到人生智慧的重要,會有越來越多的讀者走近你。
我同意您信中一個判斷,即使您出面解釋自己了,但這解釋“比小說的內涵差得太多了”。這一判斷符合我閱讀《丁一》(及您的其他作品)時的感覺。讀作品時思緒“亂雲飛渡”,飄飄而至,若要一一條分縷析起來,那是一本書幾本書都未必說得清說得完的。這當然是作品本身的豐富所激發的效應。然而評論,包括您的解釋,都“言不盡意”,無法窮盡那些東西,這就是“道可道非常道”吧!看來解釋也難,不解釋混沌無竅,眉目不清,解釋又限制了作品的意義。要想兩全,還是要兼顧,讀作品與看評論(解釋)相結合,要想感受作品的微妙深刻,還是要親自讀作品。——再說就是廢話。
您寫給我的信,其實是寫給廣大讀者的,是您寫作的一部分,您思想的一部分,原屬於社會的精神財富,當然應該發表。至於我與您討論《丁一》的信,我也同意發表,只是,那點淺淺的意思,值得發出去麼?!
響應您的提議,信寫得“更可以隨心所欲些個”,拉拉雜雜,一路寫來,沒個約束。不能太佔用您的時間,就此打祝
祝健康穩定,且有好轉!
胡山林
2007/3/16,於開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