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貓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兩地分居,寫信表達思念之情也是應該的。清代秣陵人丁雄飛在北京,他的妻子卜四香給他寫信,信裏凡是有“念”字,都少一筆。丁雄飛琢磨半晌,才明白,“念”字拆開,是“人二心”,少寫一筆,就變成“人一心”,一心想你的意思。良苦用心,閨閣雅意,也只有女文青纔有。
還真有替丈夫去考試的。
《茶香室叢鈔》裏就引了這麼件事:乾隆六年,揚州王張氏代其夫王某入闈。看來這位王張氏也是才華橫溢、飽讀詩書的,還女扮男裝冒充祝英臺。只是誰代考都是不對的。王張氏代考,竟然被小叔子給告發了,結果丈夫被斥,自己也被髮配了。原文特別申明,這事是本擬正法,死刑,只是“恩旨減死”,總算是撿了條命。
女駙馬一類的故事,千萬別隨便學。
其實王張氏是生錯了時代。她要是生在南宋,就可以參加女童生考試了。《建炎以來朝野雜記》說,淳熙元年夏,女童林幼玉就主動請求參加考試,背誦經書四十三種,全背通了,皇帝特詔,封孺人。如果這還屬於個案的話,那麼到了明朝,推舉女秀才就成了一項制度——當然不需要像女駙馬那樣化裝,更不用參加考試,推薦即可。《萬載縣志》說,該縣縣民敖用敬的妻子易淵碧,在洪武二十六年被推舉爲女秀才。
女秀才不僅僅可以在宮外選拔,宮女們在內廷跟着教官讀書,讀得好的也可以被推舉爲秀才。秀才做好了,可以升爲女史、宮官,甚至到六局掌印。不過,女官們的最高官職也只有六品,比起太監來還要差些,太監們可以做到四品官。
當時比較有名的女官叫黃阿妹,洪武二十年被選入宮,負責宮內司儀文書之類。皇帝還給她起了個名字叫惟德,十分喜愛。宣德七年,黃阿妹告老還鄉,太后還專門爲她寫了詩。這位黃阿妹是順德人,她有個侄女,侄女的兒子叫梁儲。這位梁儲可了不得,是弘治、正德朝的重臣,位居首輔。有才這事兒,是不是有基因的原因啊?
《萬曆野獲編補遺》說,嘉靖年間,皇后親蠶,大概就是到北海蠶壇去祭祀吧。到了喫飯的點兒,以夫人秀才爲第一等,命婦什麼的反次之。看來,女官們的待遇還是不錯的。
在宮女中選拔女秀才的習慣一直持續到清代。清代時候,會找老先生進宮教宮女們讀書,讀得好就成爲秀才。她們的任務是,在太后、后妃們參加儀式時,在旁邊當主持人、引贊禮官。剛上任的時候,姑娘們還比較羞澀,鍛鍊上一年,無不“周旋合度,音聲朗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