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貓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清代士大夫王士禎寫的《分甘餘話》裏,講到詩畫家李念慈寫過首《汴梁竹枝詞》,是說開封小喫的:紅油車子賣蒸羊,啓蓋風吹一道香。王士禎說:“信陵賓客,東京夢華,古今來應有多少感慨。而顧朵頤紅油車子之蒸羊,此正呂頤浩所云措大知甚好惡者耶?”大概意思就是,世上有多少好喫的啊,你卻只留意蒸羊,真是古人所說措大(落魄讀書人)沒見過好東西。
其實王士禎錯了,不說豪華宴會上多少美食由小喫轉化而來,單說自古至今文人,沒完沒了歌頌的,還就是原生態的小喫。爲啥啊?因爲少雕琢,味道正,連他們清代的皇宮都到外面打豆汁喝呢。要說好東西,小喫纔是最好喫的。翻翻史書,就能看見,青史留名有兩條路,一條是當帝王將相,另一條就是做小喫。
就拿《東京夢華錄》來說,裏面就記載了無數汴梁的小喫。史學家鄧之誠爲此書作注,引用大量文獻,提到許多在當時膾炙人口的小喫店,如王樓梅花包子、曹婆肉餅、薛家羊飯……諸如此類。其中,也特別講到了北宋年間汴梁著名的喫食——把鮓。這是什麼好喫的呢?就是小魚,醃好了,一條一條的,捆起來論把出售。醃魚也有很多種,如寸金鮓、三和鮓、桃花鮓、大魚鮓等等,賣把鮓的小店還賣熟食,豬頭肉、瑪瑙肉、鵝鮓、魚頭醬都有。這和現在的熟食鋪子幾乎沒什麼兩樣。賣把鮓最出名的,是東華門外的魏氏把鮓,士大夫想這口了,都要專門派人去買。現在的女孩子喜歡喫魚乾魚片的,應該知道,這東西至少宋朝就是暢銷貨。
皇帝家喫小喫,是有傳統的。宋朝的《南部新書》作者錢易就說:“餘久主判戶部,逐年所上貢鹹絕,但杭州進糟瓜爾。”瞧,什麼都不貢了,小喫還是要貢的。
皇帝幫着出名的小喫還有宋嫂魚羹。它現在是餐廳裏的名菜,不過當年,也是汴梁和臨安的路邊排檔小喫。《武林舊事》說,淳熙六年,已經當了太上皇的宋高宗在西湖邊放生魚蝦,特別叫內侍把西湖邊上做小買賣的召集到一起,各有賞賜。其中賣魚羹的宋五嫂和太上皇聊起自己是東京汴梁人,隨着皇帝逃難而來。宋高宗看她年紀大,特宣上船,還加賜了金錢十文、銀錢一百文、絹十匹。一下子,宋五嫂就出名了,宋嫂魚羹一傳就是千年。
有書記載,當時南遷在西湖邊做小喫的,除了宋五嫂,還有羊肉李七兒、奶房王家、血肚羹宋小巴等等。他們的名字能傳下來,也多虧宋高宗沒用城管去整治西湖的市容。《武林舊事》還寫過一條,此前頭一年,宋高宗在德壽宮喝了點小酒,非要喫小喫,讓人去買了李婆婆雜菜羹等好多種,他邊喫邊笑着對旁邊的人說,這些都是京師(汴梁)舊人做的,要厚賜善待。就算江山丟了,文化也不能丟。
另一本記載大量小喫的書,就是《揚州畫舫錄》了。這本書說到茶肆點心,不由得叫人食指大動,比如“雙虹樓燒餅”,屬於“開風氣之先”;宜興丁四官的兩家店蕙芳、集芳,則以“糟窖饅頭”出名;二梅軒以“灌湯包子”聞名;雨蓮以“春餅”著稱;文杏園的“稍麥”,甚至有個外號,叫“鬼蓬頭”。要喫素食,有釣橋外的申申如素食;想喫豆腐乾,貯草坡姚氏的最好,叫作“姚幹”……
關於揚州的美食,近代文人杜召棠《揚州訪舊錄》,還提到了楊森和火腿莊。這家店由楊氏兄弟五人經營,每年運銷外埠,數以萬計,切片零售,味道也特別好,特色就是切片時能把肉中筋絡剔除,入口後無纖維渣滓,每片厚薄均勻,刀運如飛,“亦神乎其技矣”。
林林總總諸多小喫,不僅老百姓愛喫,士大夫愛喫,皇帝愛喫,甚至還能充軍糧。明朝嘉靖三十年,戶部行文,令宛(平)、大(興)二縣領銀子三千兩,散給各做燒餅的店鋪,領一兩銀子,上繳“棋炒”一石。棋炒是什麼呢?用白麪,稍微和入香油、芝麻,炒成棋子模樣的燒餅。收上的燒餅轉交工部,送到行軍處支用,就是給軍隊當乾糧的。現在河北還有“棋子燒餅”,也許就是明朝的“棋炒”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