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貓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有人羣的地方就有左中右。自古以來,也有不少忽悠消費者的小喫。就說北宋汴梁東華門外的把鮓,有古書記載,就有假冒僞劣——魚是從外地來的,用荊籠儲存,到了店裏,也有變質的。店家倒是有辦法,清水洗過,用小便浸泡,控幹,加料,肉質反而更緊,還有回味。據說賣蝦的也有這麼幹的,“淮甸蝦米入京,浸以小便,則紅潤如新”。那時候沒有地溝油,不過這一招,也夠噁心人的。
《湖海新聞夷堅續志》裏,還有一個賣小喫糟踐食客的故事。南宋時候,杭州有不少賣灌肺湯的。天色一晚,就挑着擔子,沿街叫賣,隨賣隨放調料。可巧有那麼一位,喝高了,拉着小販要喝灌肺湯,湯沒盛出來,人先吐了,全吐小販鍋裏了。這位小販趕緊把擔子挑到小巷中,擦乾淨鍋碗,在湯裏直接下了調料,又挑了出來接着賣。湯裏有米粒怎麼辦啊?他也有急智,把“灌肺”的招牌,添了倆字,叫“米脯灌肺”,還成特色了,“不知者皆買食之”。
小販挺缺德的,但作者卻給了他不少同情,寫道:這要是鬧起來,喝醉的士大夫未必給他賠償,可“一日之經紀休矣”。
看,不能僥倖,在喫的東西里做手腳,最終也會被記在歷史上。
說起有名的小喫——它也是人們懷念故土的最好的寄託物,身在他鄉,最容易勾起思鄉之情的,怕就是家鄉的小喫了。陸游《老學庵筆記》中,講了個令人心酸的事情:北宋年間,汴梁最有名的炒栗子,就是李和栗子,別的人怎麼學都學不像。後來北方淪陷,南宋偏安,派出使節去金朝。使臣到了燕山下,有兩個人拿着幾十包炒栗子來,出使的官員們一人送一包。
大家一嘗,這不是李和栗子嗎?一問,他們說:“我們是李和的兒子。”然後揮淚而去——據記載,金兵進入開封后,擄掠了不少手藝人北歸,李和一家,也許就這樣被帶到北方。李和的兒子可能是聽到來了故國官員,就來送上栗子,用這種方法來表示他們和故國還有關聯吧。不知道現在北京燕山腳下的糖炒板栗、油慄,還是不是當年李和的手藝。
別看不起小喫,小喫不僅味美,它承載的東西還真不僅僅是飲食,一個個時代的味道,都在小喫中。